2009年7月一场大停水让所有成都人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暴雨导致白沙河上游虹口地区发生塌方,成都市供水量最大的自来水六厂水源浑浊度超标,被迫关闭,造成成都市大面积停水近40个小时。今后,再遇上这样的突发状况,成都市的应急用水将增加一道保障。
记者昨日获悉,成都市今年11月启动应急供水输水暗渠建设工程。预计明年汛期以前,该工程将全部完工。届时,在应急状态下,该工程将从紫坪铺水库引水,保障成都市中心城区及都江堰中心城区两天的基本生活用水。
河水浑了 影响成都市区供水
白沙河是都江堰市最大的山溪河流,也是岷江的重要支流。作为成都市用水源头,近年来,每年汛期白沙河水质容易出现浊度超标的状况,这导致河水流入岷江后,以岷江为用水来源的成都自来水厂无法处理,成都市的供水也因此受到影响。
2009年7月17日,白沙河就因上游虹口地区发生山体滑坡,河水浑浊度高,致使位于郫县的成都市供水量最大的自来水六厂水源浑浊度超标,被迫关闭,造成成都市大面积停水。今年8月13日至14日,汶川、都江堰地区遭遇大面积强降雨,继而引发映秀镇、龙池镇、虹口镇大规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白沙河浊度又再次超过应急预案的标准浊度(10000度),对成都市水质造成威胁。
建设成都市应急供水输水暗渠工程,就是要在白沙河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时,为成都提供应急用水。
重新打造暗渠 将扩建2010.1米
事实上,“地下都江堰”早已有之。1964年,建成了一条地下工业引水渠,总长1580米。这条暗渠从外江到内江呈东北—西南走向,途经分水堤末端、飞沙堰坝尾、河心洲坝、人字堤溢洪离堆公园后门、八角堰等处,在走江河处被隔断,分为从都江堰内江至走江河段及走江河至柏条河段。设计水流量为每秒50立方米,承担着每天向成都供水400多万立方米的重任。
今年11月份开始的成都市应急供水输水暗渠工程将在原有暗渠的基础上,新建2010.1米暗渠,并将原有暗渠打通。
都江堰市水务局局长赵志龙透露,全部的暗渠预计在明年2月底修建完成。届时,都江堰的渠道将达到3590.1米,成为成都和都江堰应急供水的地下通道。
水闸一关就开挖 水下作业已完成
昨天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新建输水暗渠的跨走江河段,工人们正在搬运用于修建暗渠的钢材。据工程负责人介绍,跨走江河段暗渠主要是连接原有暗渠,从11月29日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暗渠的水下作业,接下来将着手建设水闸。
跨走江河段的暗渠长约140米,由3个输水渠道组成,每个渠道高2.8米,宽3米,将保证每秒40立方米的流量。接下来,工程队将在走江河两端建设两座水闸,用于控制应急供水。
跨走江河段暗渠的建设难度主要是时间紧张。该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主要利用都江堰管理局冬修断流的时间进行施工,在建设时,首先将走江河上游的水闸关闭,然后工程队就开始对预先划定区域进行挖掘,等到挖掘的深度和宽度能够达到暗渠修建要求时,再开始浇筑暗渠。暗渠浇筑完毕后,工程队还要在暗渠的两侧用砂石填平。工程队在暗渠的顶部覆盖30厘米的混凝土后再覆盖上砂石,用以保护河下暗渠,最后才开闸放水。
配套建设水库保障供水
成都商报记者从都江堰水务局建设管理科了解到,作为该工程的配套工程,都江堰还将在岷江的磨儿潭滞洪区建设一座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库容达到139.65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样,磨儿潭水库将承担岷江汛期的滞洪功能,同时储存岷江从白马堰进水口的河水。
磨儿潭水库平面上呈现三角形,以白马堰进水口作为顶点,左侧是岷江的右侧防护堤,右边是以成阿公路为界的护岸工程,底边是废弃的旧挡水坝。水库建设完成后,一旦汛期白马河河水浊度超标,自来水厂无法处理的时候,可以引岷江紫坪铺水库的下泄清水到磨儿潭水库,从磨儿潭水库经输水暗渠的取水枢纽,经过暗渠后进入柏条河,流向郫县石堤堰后进入府河再流经沙河,最终进入成都。该工程可以在应急状态下,保障成都市中心城区600万和都江堰市中心城区两天的基本生活用水。(记者:祝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