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有200多亿立方米Ⅰ类优质水,长年透明度达5~6米,举世罕见。这意味着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全国淡水湖泊总蓄水量的9.16%,都是Ⅰ类优质水。抚仙湖因Ⅰ类水质而闻名天下。
几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因湖立策、治湖为先、治湖为本、湖清民富的理念;制订流域以控源和管理为主,水体以保育为重点的防治思路;建立简政放权、属地管理、书记县长负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的管理体制;完成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抚仙湖、星云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星云湖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确立了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生态缓冲带建设、承载力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独创性、战略性的治湖方略,初步构建起抚仙湖污染科学防治体系。经过坚韧不拔的治理保护,抚仙湖正在以前所未见的媚丽、令人向往的容颜、潜力巨大的价值,向我们走来。
现在,人们终于明白,玉溪市委、市政府何以在抚仙湖水质刚刚呈现恶化趋势之时“小题大作”、大动干戈治理保护,使抚仙湖水迅速恢复为Ⅰ类水质。玉溪广大干部群众何以咬着牙禁矿、铁着心拆房、流着泪禁船、锁着眉退田退地退塘,以巨大的损失换回抚仙湖生态的重归玉溪市把抚仙湖作为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来保护,更把抚仙湖作为生态产业化的“资本”来经营,作为全市可持续发展的立市之本来建设。
这是玉溪加快发展的高明之处。当人们在为治理生态环境而增大投资、增大成本而发愁畏难之时,玉溪人却握住了一把匙钥把生态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产业资本来建设,提升生态建设的投入产出比。
治理保护抚仙湖,最大的工程莫过于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是云南治理保护九大高原湖泊的重大工程,是玉溪市委、市政府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点工程,更是抢救抚仙湖的千秋工程。
如何保护抚仙湖、治理星云湖?玉溪市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修改方案,确定了两湖出流改道工程规划方案由星云湖流入抚仙湖,改道为抚仙湖水倒流星云湖,星云湖调头向西,通过23.45公里长的“生态高速路”,直流玉溪市区。
2003年6月,市委、市政府向省委领导提出了出流改道设计方案的建议,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3年7月,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到抚仙湖、星云湖调研,提出了出流改道工程的重大决策:一是无论困难多大、无论花多大代价,一定要启动抚仙湖抢救工程;二是将出流改道由环保项目转为水利项目列为省政府重点项目;三是做成百年工程,高质量、高起点设计,将0.5米宽的排水渠改为3米宽的通水渠道。
2003年8月,国务院有关领导亲临抚仙湖视察,提出一流水质、一流生态、一流旅游的要求,并同意将出流改道工程列入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
2003年12月,省政府在玉溪召开现场办公会,批准了《两湖出流改道工程方案》,确定了出流改道工程的建设投资盘子。当月,出流改道工程破土动工。
2008年5月,出流改道工程举行竣工典礼。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两湖出流改道工程历经5年艰苦卓绝的奋战,2008年5月正式举行竣工典礼。两湖倒流,千古一变的奇观,已经随着潺潺流淌的湖水,走进了玉溪人的日常生活。而今,站在玉溪市区,望着奔涌而来的两湖之水,回溯出流改道工程的艰难历程,依然能够感受到云南生态建设历史上这一伟大壮举的澎湃力量。
出流改道工程建成后,实现了三大目标:一是截断了星云湖劣Ⅴ类水流入抚仙湖,有效保护抚仙湖水质,星云湖每年减少排向抚仙湖的4000多万立方米劣质水;二是抚仙湖水倒流到星云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星云湖水质,每年将抚仙湖约4000万立方米的优质水注入星云湖,逐步改善星云湖水质,连通两湖的隔河水变清了,星云湖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三是供水到中心城区,每年可调水8000多万立方米至玉溪中心城区,调入水量相当于中心城区再造了一个东风水库,极大提高了中心城区生产用水和环境用水的保障率。出流改道工程在出水口形成了270多米宽的大瀑布,成为玉溪一道靓丽的风景点,为把中心城区建成以水为特色、文化为灵魂的生态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玉溪市区生态建设的“神来之笔”。
“守住Ⅰ类水质的抚仙湖,就守住玉溪未来的发展!”经过大规模治理保护的抚仙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湖人退湖进、“三退三还”成果卓著,近百公里的环湖公路建成通车,一条条截污管道铺通,一项项治污设施建成,一个个模范生态村涌现。放眼望去,抚仙湖清波荡漾、黛色飘渺、如梦如幻,白云、红帆、沙滩、古树、游人。
环湖之滨幻如仙景。Ⅰ类水质的抚仙湖,正在以媚丽的身姿,向人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