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西也将启动“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以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其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为其中重要一项。据悉,这是继85个县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顺利建成后,江西省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的又一重大行动。
据了解,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是在全省94个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园区工业废水管网收集、雨污分流系统和在线检测系统,工程总投资约100亿元。
现状
废水排放量每年递增亿吨
江西山好水好,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的步伐越走越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越来越快,工业污水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主要污染物之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意义重大。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江西废水排放量以每年1亿吨的速度递增。2007年,江西省废水排放量已经达14.13亿吨,大量废水排入鄱阳湖流域,对江西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林业科学院曾对鄱阳湖涵养水源、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等生态功能进行了价值测算,结果显示,鄱阳湖湿地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高达1500多亿元。
我省是一个基本完整而封闭的鄱阳湖水系流域,鄱阳湖水系流域的集雨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其中96.8%在江西省境内,注入鄱阳湖的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等五大河流均发源于江西。江西还是中国生态环境优良的六个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60.5%,河流总体水质1~3类占77%。
为此,我省下定决心,启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以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目标
鄱阳湖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是在全省94个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园区工业废水管网收集、雨污分流系统和在线检测系统,工程总投资约100亿元。
2010年11月25日,江西省政府在南昌召开全省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动员会暨签约仪式。副省长孙刚在讲话中指出: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之前,鄱阳湖的总体水质要保持在Ⅲ类水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会议提出了加快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体要求:实现一个目标,做好六项工作,完成一个任务。
实现一个目标,即确保三年内全省所有工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营,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力争达到90%以上。六项工作:一是编制好三年规划;二是要明确工作职责;三是选择好运作方式;四是落实好优惠政策;五是落实好奖惩措施;六是适时出台收费政策。完成一个任务,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确保完成1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工程2011年底全部建成投运的目标任务。
进展
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
选取十个园区作为示范工程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政府提出,将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所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我省将分三步走,完成此项工程的建设。
第一步,优先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选取10个入园企业多、污水排放量大、条件比较成熟的园区,作为示范工程,率先组织建设。
第二步,在总结示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新开工建设30个园区污水处理项目。
第三步,2012年6月底前,再开工建设33个园区污水处理项目。
主要领导将亲自挂帅解决重大问题
根据我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将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落实、亲自督查、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县(市)长和园区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对本地区项目建设和运营负具体责任。各级发改、财政、建设、环保、国土等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
工程审批流程将优化
记者了解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我省的重大工程,对于从源头上防治水污染,加强生态保护,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要求,省直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优化审批流程,尽快完成项目所需的审批工作;地方政府及各工业园区要加强协调配合,优化施工环境,依法依规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施工队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供应单位要认真履行合同,打造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廉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