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清澈的水,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的标志之一。我市水环境状况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由于受到“四水夹击”,水环境问题依旧严峻。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为实现“十二五”末消除劣五类水的目标,今年我市首次将限期改善地表水市控以上劣五类断面水质列入生态市建设工作考核内容,明确了各水体水质类别改善的年限。
排时间表消除劣五类
近年来,我市受上游来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村养殖污水“四水夹击”所致的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的现象尚未得到解决,我市地表水仍以五类和劣五类为主。
目前,全市64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三类水断面有4个、四类水断面有8个、五类水断面有27个、劣五类水断面有25个。去年全市有5个断面达到水质功能类别要求,市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6.66mg/l、2.03mg/l和0.312mg/l,较2005年分别下降12.7%、29.0%和24.8%。
“十二五”末全市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市首次将限期改善地表水市控以上劣五类断面水质列入生态市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分阶段开展水环境整治,明确各水体水质类别改善年限,实行属地政府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总磷总氮浓度实时监测
在全市9个出境水断面中,去年氨氮平均浓度为五类,总磷为四类,低于入境水8个断面的平均浓度,出境水高锰酸盐指数高于入境水0.07mg/L,与2005年相比,出境水断面三项指标浓度均有所下降,出境水质改善。
“总体来说,‘十一五’期间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向好,但氨氮和总磷浓度还有波动。”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污染物减排指标,氨氮化物除了来自工业污水外,也存在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和城乡居民生活污水中。
记者从市环境监测站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对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了12台总磷总氮自动分析仪和10台水平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这意味着全市1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将实现总磷总氮监测的全覆盖。此次的改造不仅是对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监控预警系统研发与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的技术支撑,更可对全市主要交界断面总磷总氮浓度实时监控。
多方给力“碧水工程”
除了从考核方面排定消灭劣五类水的任务表,并从技术上着手盯紧水质外,我市还从多方面给力“碧水工程”。
石臼漾生态湿地公园2008年7月投入试运行,根据嘉兴水质监测站对湿地进、出口水质的跟踪监测,发现水质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去年5月,海盐县将千亩荡确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启动了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目前千亩荡已成为海盐县主要的饮用水水源。今年,我市全面启动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治理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2亿多元,争取明年年底投入试运行。此外,秀洲区也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的构想。
今年,我市将重点加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污水管网建设、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等,加快实施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河道整治和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三大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太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和太湖流域环境监测监控中心项目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两新工程”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形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环境公共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环境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的城乡环保一体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