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为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及结构调整,西安市环保部门把好项目入口关,逼退落后产能,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抓好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乡环保工作。
受传统产业布局及结构特征制约,陕西省西安市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给全市资源及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市环保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采取多种举措,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把好项目入口关。严把环评审批关,将不符合国家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项目拒之门外。从环评、评估、项目审批、环境监理、“三同时”执行、试生产到环保验收全过程,监管企业达标排放。强化餐饮企业环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污染问题。
逼退落后产能。加大关闭高污染、高排放工业项目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闭部分煤电机组,加快西郊热电厂“上大压小”进度;强力推进小造纸厂、“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关闭。目前,重点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工作,在关闭26家污染小企业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彻底取缔高污染、高耗能小企业。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要在研究和制定中水回用政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通过项目引导、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借鉴江苏、浙江农村成功做法,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抓紧学习碳减排方面知识,开展碳排放监测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广泛宣传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抓一批碳减排的典型,为下一步推广做好准备。
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在结构减排方面,尽快关闭户县热电厂,协调、督促西安热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项目向前推进。对个别造纸企业出现污染反弹苗头和不稳定因素,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工程减排方面,要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新建燃煤电厂、集中供热站、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为重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重点项目按计划时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是保护好秦岭。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为先、有序开发的原则,保护森林、矿产、植被等自然资源,充分依托秦岭山脉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治理好渭河。坚持环境整治与污染治理并重,建设完善、严格的生态考核补偿机制,确保渭河水质进一步好转。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相较于城市的环境管理工作,西安市的农村环保工作还有一定差距,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在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时,要配套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减轻化肥、农药等对水源地水质的污染。在安排农村建设项目时,同时考虑垃圾、污水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实施项目捆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环境监管,杜绝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防止重金属污染。对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予以补贴,依法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不达标者实施严管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