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穿暖了,人民群众希望生态环境也能越来越好。可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不仅需要较长周期,治理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也往往让地方政府倍感压力。
湖北省襄阳市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的手段保护生态水系,不仅减轻了政府负担,而且调动了社会资本,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一举多得,值得各地借鉴。
有环保产业机构预计,在未来5年内,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规划投资需求将达到2.36万亿元。尤其是江河湖泊,涉及的区域大、面积广,在生态环保链条中比较脆弱,治理投入的资金往往更加巨大,见效更为缓慢。如果单靠财政资金显然不够,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很有必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生态保护中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匮乏的难题,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已经在污水治理、脱硫、在线监测等行业推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此外,对水域的生态建设,可以带动周边房地产、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会给当地和投资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周围环境美了,政府负担轻了,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