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里圩河原本是江苏省南京龙江地区一条出了名的臭水沟。一到夏天,河水几乎成了黑色,
臭不可闻,周边市民投诉不断。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今年7月起,南京环保部门引进了一种新技术对其进行治理。记者近日来到东宝路,只见河面上架起一根根拳头粗的管子,透明的液体通过白色的管道流入河内。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叫复合酶生物清淤、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流入河内的透明液体其实是一种药剂。这种药剂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它可以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和化合合成,使得水中好氧微生物生长。河内还配合放有推流装置,更有益于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生存。此外工作人员还在水中种植了景观水生植物,不仅美观,根部还可以附着微生物。“目前来看,水体比以前的确稍微好些。”尽管水体依旧有点发绿,但相比以前黑乎乎一片的情形,如今站在岸边,已可看到水底的泥。
里圩河治理仅仅是南京给主城问题河道“除臭”的开始。明年,南京环保部门将对城区15条黑臭河“打针吃药动手术”,等到2014年的夏天,南京主城区河道将基本恢复清新水面,周边居民可尽情在河边散步纳凉。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表示,今后五年,江苏将以解决损害老百姓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清水蓝天”工程。
十二五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达到100%(远景目标)
江苏水网密集,江河湖泊是江苏人的生命源,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江苏境内的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取得很大成效。陈蒙蒙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江苏境内国家考核的重点流域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不到15%,而到去年,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36%;同时,劣Ⅴ类水质比例则下降20%。
“根据‘十二五’的目标要求,水环境方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要达到100%,重点流域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好于Ⅲ类比例提高到50%,劣V类水质比例低于15%。”陈蒙蒙坚定地表示,随着外部大流域水质的好转,加上城市加紧主要河流“除黑除臭”工程,到2015年左右,随着城市主要河流基本消除了“黑臭”,城乡老百姓的水环境将有一个大的改观,“清水”环绕的美景将在江苏更大范围内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