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在河北省沧州市结束的第三届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河北省沉降区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沧州、邢台、廊坊、保定、衡水、唐山、邯郸等地,沉降幅度在300~2000毫米。
据介绍,地面沉降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我国的地面沉降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目前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最为严重。为此,我国开展了对重要城市和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
沧州自2005年开始实施关停单位自备井、禁采地下水等措施后,市区的年沉降幅度已由原来的60~80毫米降低到现在的35~55毫米。
邯郸市因地制宜,通过合理压采、拦蓄补源和水源置换等措施,逐步修复和涵养地下水。2010年,东部13个县(市)的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平均上升0.7米,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邯郸市地下水水位首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