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近200万人民币的环境检测车,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型实验室。王璟摄

扬子晚报记者在巴斯夫环境监测中心采访。许建军摄
举世闻名的莱茵河有“德国父亲河”之称,全长1390公里,其中近一半在德国境内。莱茵河不仅要为上千万人提供饮用水,而且还担负着繁重的内河运输、灌溉等任务。但上世纪50年代末,大批化工、冶炼企业在莱茵河两岸建立,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一度变成毫无生机的“死水”。然而,当记者前不久站在莱茵河畔时,看到的莱茵河却是清澈而平静。深受污染之痛的德国,花了3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终于让莱茵河污水变清、鱼儿重现!奇迹产生的背后是德国人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反思。
1 “莱茵”意为清澈纯净,但战后工业重建让河水从蓝变黑
30年治理让水质仅次于饮用水
漫步在路德维希港的莱茵河畔,记者看到,莱茵河上有游轮和运输船穿梭,但是碧水清清,静谧而美丽。路上,记者碰到了52岁的穆勒先生,说起莱茵河的环境,穆勒先生感慨良多。“‘莱茵’一词在古德语中是‘清澈纯净’的意思,但在上世纪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恢复工业、发展工业成为重新振兴德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冶金业与化学工业尤其突出,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鲁尔工业区。大型的工厂修建起来之后人们才发现,工厂带来的不只是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大量的浓烟、污水。”
说起受伤的莱茵河,穆勒先生仍心有余悸。“河水的颜色也从蓝到黑,人们不再喝家里的自来水,只能去超市买瓶装水来喝。河里再也没有了游泳的人群,因为谁都知道水是有毒的。河里的鱼类几乎全部死亡,甚至周围还有一些人因为吸入污染空气致死。这就是当年政府为了德国重建,牺牲自然环境的代价。”据了解,对现在居住在莱茵河两岸的普通居民而言,对莱茵河的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责任。“没有人会往莱茵河里扔废弃物;没有人会到河边去更换汽车油箱;也没有人会去破坏周围的植被。因为曾经失去,所以大家更爱这条河。”据了解,对莱茵河造成污染的个人最高罚金是两万欧元,但如果遭到起诉的话,则会因污染莱茵河付出惨重代价。
记者在世界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提供的环保图表上看到,目前莱茵河的净化率已经达到了95%,可以进行任何水上运动,水质也已经仅次于饮用水。莱茵河的生物种类工业化前是160种左右,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一度下降到了只有十几种,而经过数十年的治理,现在的生物种类已经恢复到了150种左右。采访中,一张有位老人兴奋地抱着一条大鱼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条大鱼有一米多长呢,是不久前在莱茵河巴斯夫公司污水排放口旁边捕获的!”巴斯夫公司有关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
举世闻名的莱茵河有“德国父亲河”之称,全长1390公里,其中近一半在德国境内。莱茵河不仅要为上千万人提供饮用水,而且还担负着繁重的内河运输、灌溉等任务。但上世纪50年代末,大批化工、冶炼企业在莱茵河两岸建立,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一度变成毫无生机的“死水”。然而,当记者前不久站在莱茵河畔时,看到的莱茵河却是清澈而平静。深受污染之痛的德国,花了3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终于让莱茵河污水变清、鱼儿重现!奇迹产生的背后是德国人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反思。
1 “莱茵”意为清澈纯净,但战后工业重建让河水从蓝变黑
30年治理让水质仅次于饮用水
漫步在路德维希港的莱茵河畔,记者看到,莱茵河上有游轮和运输船穿梭,但是碧水清清,静谧而美丽。路上,记者碰到了52岁的穆勒先生,说起莱茵河的环境,穆勒先生感慨良多。“‘莱茵’一词在古德语中是‘清澈纯净’的意思,但在上世纪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恢复工业、发展工业成为重新振兴德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冶金业与化学工业尤其突出,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鲁尔工业区。大型的工厂修建起来之后人们才发现,工厂带来的不只是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大量的浓烟、污水。”
说起受伤的莱茵河,穆勒先生仍心有余悸。“河水的颜色也从蓝到黑,人们不再喝家里的自来水,只能去超市买瓶装水来喝。河里再也没有了游泳的人群,因为谁都知道水是有毒的。河里的鱼类几乎全部死亡,甚至周围还有一些人因为吸入污染空气致死。这就是当年政府为了德国重建,牺牲自然环境的代价。”据了解,对现在居住在莱茵河两岸的普通居民而言,对莱茵河的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责任。“没有人会往莱茵河里扔废弃物;没有人会到河边去更换汽车油箱;也没有人会去破坏周围的植被。因为曾经失去,所以大家更爱这条河。”据了解,对莱茵河造成污染的个人最高罚金是两万欧元,但如果遭到起诉的话,则会因污染莱茵河付出惨重代价。
记者在世界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提供的环保图表上看到,目前莱茵河的净化率已经达到了95%,可以进行任何水上运动,水质也已经仅次于饮用水。莱茵河的生物种类工业化前是160种左右,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一度下降到了只有十几种,而经过数十年的治理,现在的生物种类已经恢复到了150种左右。采访中,一张有位老人兴奋地抱着一条大鱼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条大鱼有一米多长呢,是不久前在莱茵河巴斯夫公司污水排放口旁边捕获的!”巴斯夫公司有关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
举世闻名的莱茵河有“德国父亲河”之称,全长1390公里,其中近一半在德国境内。莱茵河不仅要为上千万人提供饮用水,而且还担负着繁重的内河运输、灌溉等任务。但上世纪50年代末,大批化工、冶炼企业在莱茵河两岸建立,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一度变成毫无生机的“死水”。然而,当记者前不久站在莱茵河畔时,看到的莱茵河却是清澈而平静。深受污染之痛的德国,花了3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终于让莱茵河污水变清、鱼儿重现!奇迹产生的背后是德国人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反思。
1 “莱茵”意为清澈纯净,但战后工业重建让河水从蓝变黑
30年治理让水质仅次于饮用水
漫步在路德维希港的莱茵河畔,记者看到,莱茵河上有游轮和运输船穿梭,但是碧水清清,静谧而美丽。路上,记者碰到了52岁的穆勒先生,说起莱茵河的环境,穆勒先生感慨良多。“‘莱茵’一词在古德语中是‘清澈纯净’的意思,但在上世纪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恢复工业、发展工业成为重新振兴德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冶金业与化学工业尤其突出,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鲁尔工业区。大型的工厂修建起来之后人们才发现,工厂带来的不只是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大量的浓烟、污水。”
说起受伤的莱茵河,穆勒先生仍心有余悸。“河水的颜色也从蓝到黑,人们不再喝家里的自来水,只能去超市买瓶装水来喝。河里再也没有了游泳的人群,因为谁都知道水是有毒的。河里的鱼类几乎全部死亡,甚至周围还有一些人因为吸入污染空气致死。这就是当年政府为了德国重建,牺牲自然环境的代价。”据了解,对现在居住在莱茵河两岸的普通居民而言,对莱茵河的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责任。“没有人会往莱茵河里扔废弃物;没有人会到河边去更换汽车油箱;也没有人会去破坏周围的植被。因为曾经失去,所以大家更爱这条河。”据了解,对莱茵河造成污染的个人最高罚金是两万欧元,但如果遭到起诉的话,则会因污染莱茵河付出惨重代价。
记者在世界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提供的环保图表上看到,目前莱茵河的净化率已经达到了95%,可以进行任何水上运动,水质也已经仅次于饮用水。莱茵河的生物种类工业化前是160种左右,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一度下降到了只有十几种,而经过数十年的治理,现在的生物种类已经恢复到了150种左右。采访中,一张有位老人兴奋地抱着一条大鱼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条大鱼有一米多长呢,是不久前在莱茵河巴斯夫公司污水排放口旁边捕获的!”巴斯夫公司有关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感悟
切肤之痛后的自觉环保
蓝天白云、山清水秀、森林广茂、沃野如画,连城市都“淹没”在绿色之中,德国的自然生态之美让记者如在仙境。记者看来,政府对于环保的态度和立法只是德国环境改善的具体举措,而最深层的原因是德国人从污染的教训中深切地认识到:环境对人生存的意义。
10天德国行,德国人对环保的自觉处处可见:宾馆没有拖鞋、洗漱用品,有的宾馆还规定了用水量,并鼓励自然采光;广场上散步时,小野兔在树林里睡觉、小松鼠会出来觅食,各种野鸟在耳边盘旋;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分类垃圾桶竖立街头,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就是在德国喝矿泉水,也几乎都是可供回收的玻璃瓶装;而交通路口也往往竖着广告牌,写着的却是“当红灯亮起时,请您关掉汽车发动机”的标语……在德国,评价政府第一是看失业人口的多少,第二就是环境保护。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在惨痛的环境灾难和教训面前逐渐形成的。现在,德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以牺牲环境谋求利益,相反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德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你真正明白环境与人类的息息相关,你就知道,你的每一个环保的动作,其实都是一种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