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朝阳市水务部门表示,2011年,全市争取省以上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突破6亿元大关,达到6.65亿元,与去年同比超出95%。据中国水科院调查研究表明,单位水利基建投资形成的国民财富和GDP直接收益是3.108元,而为水利建设提供原材料和劳务输入部门获得的收益是0.497元,合计为3.605元,即每投入水利基建1元,即可产生3.6元的国民财富,对GDP的拉动为1.9元。去年朝阳市争取省以上水利基建投资达6.65亿元,直接拉动GDP达到12.65亿元。
2011年,中央和省相继出台一号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朝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支持朝阳市水务事业发展,为全市水务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市水务部门按照中央和省一号文件要求,以抓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民生工程建设为重点,围绕国家投资重点方向,加大前期工作力度,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包装。按照立足当前,长远规划的原则,建立了朝阳市“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规划项目库,规划包装了6大类、132项水利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54.03亿元,争取省以上投资112.5亿元,其中规划包装“十二五”期间重点水利建设项目19项,计划投资56.27亿元,争取省以上投资38.83亿元。去年,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除按计划实施的水利建设项目外,国家和省对朝阳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给予了大力支持。朝阳市七个县(市)区全部被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三年增加投资1.38亿元,其中增加中央财政总投资9000万元,增加省投资2400万元,每年增加4600万元。争取到省政府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支持,在正常投资基础上,额外补助工程建设资金2000万元。积极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争取国家投资2000万元。争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资金3300万元。针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实际,市水务部门设立了监察室,加强审计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有力推动了全市水务事业实现新发展。国家和省有关领导先后多次到朝阳市视察水务工作,认为朝阳市水务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明显,工程建设规模和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着力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建立了辽西地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储备防汛抗旱物资价值480万元,圆满完成防御“梅花”强台风工作。为确保春耕生产,全市积极采取行动,认真做好防旱和备耕工作。密切注视旱情动态,建立旱情旬报工作制度。组织对全市1.1万处各类抗旱水源工程设施进行维护,确保现有水利设施及时投入抗旱。检修各类抗旱设施7263台(套),新建抗旱水源工程机电井792眼,完成渠道防渗2.54万延长米。开动机电井7450眼,自流渠51条,提水站11座,完成冬春灌溉面积103万亩,为全市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力推进重点民生工程。水务部门通过积极争取,将2011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数量由15万人增加到21.89万人,完成投资1.68亿元,新建水源工程850处,是朝阳市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以来,工程数量、质量和效益最好的一年。目前,全市新建850处水源工程已全部完成并通水受益。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了5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同时积极争取将全市未进行除险加固的23座小二型水库列入国家和省除险加固规划。强化措施,确保城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启动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提质升级和中水回用工程,启动了燕都新城排污工程和雨水收集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规划实施了朝阳市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和西部产业园区配水工程建设,启动燕都新城配水工程和水源工程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做好承接辽西北供水工程准备工作,强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全力提供水利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好设施农业配水工作,稳步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