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年内,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断面水质控制、生态基流控制措施。2014年底,渭河咸阳段达到IV类水质,泾河、漆水河咸阳段达到III类水质。
让渭河咸阳段水质变清是咸阳人多年来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咸阳人坚持不懈地实施治渭工程,如今,这一天已不再遥远,2014年底,咸阳人要亲手实现这个梦想,让流过家门的渭河水变清。
治理:渭河水质已有所改善
“十一五”期间,咸阳用于渭河流域治污工程的各类资金101569.2万元,建设重点污染防治设施项目185个,累计关闭造纸企业182家、重点印染企业12家;治理重点涉水企业50家,全市4家造纸企业、2家印染企业、14家果汁企业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大力实施渭河综合治理、“两河四岸”综合开发、生物防治和近堤绿化带、支流污染防治等工程,消灭了渭河黑臭现象,泾河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III类水质,基本恢复生态功能。
纠结:渭河水质还不尽如人意
渭河咸阳段水质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治理,得到了很大改观,但由于工业、城市生活污水、农村面源等污染,加之渭河生态来水减少,渭河水质依然不尽如人意。据2010年统计,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排放量较大的国控、省控污染源共27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57.32%和73.03%以上。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87.55%,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51%,氨氮去除率为41.8%。全市农业污染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41.8%、21.2%。同时,渭河年径流量由20世纪80年代60亿方减少到目前的15亿方,水体自净功能严重削弱。2011年1-10月渭河干流咸阳段5个监控断面中22个监测数据显示渭河水质仍属劣V类水质。
改变:让渭河水质变清
从2012年至2014年底,咸阳实施95个项目用于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总额达到233797.05万元。将关闭淘汰污染企业5家,工业企业污水深度治理项目16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建、改建项目29家,垃圾处理项目2家,农业污染治理项目34家,生态湿地和生态治理项目3家,农业面源和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6家。到2014年底,主要水污染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6.21万吨以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59万吨以内,渭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3万人以上人口建制镇为60%以上,县城80%以上,市区90%以上,工业园区100%,市区中水回用率20%以上,工业园区30%以上。渭河干流全程断面水质达到IV类,在上游水质达到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泾河、漆水河、新河及其他支流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努力实现渭河咸阳段水质变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