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太仓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编制完成了《太仓市水利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相关规划,并把事关民生的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浏河水源地建设分别列为政府1、2号实事工程。一个个基础工程,让淤塞多年的河道通畅了,城乡水环境变好了。老百姓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
城区断头浜畅通了
太仓境内河道纵横,塘浜众多。最近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入驻的企业多了,常住的人口多了,建设的工程量大了,城区的水环境也因为断头浜多、阻水建筑物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个别地段出现的断头浜,由于河水长期无法流通,成了死水一潭,甚至变黑变臭,直接影响到周边投资环境,影响到了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在去年召开的太仓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城区水环境整治”被列入大会一号议案,随后又被太仓市政府列入实事工程。
一年多来,由太仓水利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从城区河道水系沟通与闸站建设、污水管网建设、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纳管、洗车场整治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群众反响强烈的东古塘河盐铁塘东段145米断头河,因周边建筑密集无法沟通,河道内又停泊了多艘渔民小船,在实施填埋并沟通内侧雨水管道的同时,完善了污水收集系统。古塘河疏浚与护岸建设,除204国道东侧200多米因拆迁问题,暂未完工外,河道疏浚、挡墙建设基本完成,吴塘口换水闸站工程水下部分基本竣工。南城河沟通及樊泾河整治工程,太平路拆涵建桥已经完成,桥梁已于去年5月通车,生态护岸建设、绿化种植、栏杆安装正在进行,樊泾河及周边河道900米已完成疏浚,清淤土方1.2万方。南长春河闸站工程已完成573米河道疏浚,入西城河口处建设的一座调水闸站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完成水下验收。中心菜场至河塘盐铁塘至西城河段约880米河道疏浚已全部完成,冲淤平均深度1.2米,土方近5000方。
正是这一个个基础工程,让淤塞多年的河道通畅了,城区水环境变好了。
农村水生态变美了
城区水环境变好了,农村水环境怎么办?
这几年,太仓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密切配合,牢牢抓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新农村建设加速的契机,打了一场改善保护农村水生态的攻坚战。
去年,太仓有城区、城东、江城三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建,铺设污水主管网33公里,目前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5.5万吨。新建成各类农村污水治理点26个,受益农户4000多户,累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点89个,城镇乡村污水处理实现了一体化。太仓城区、新区、港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2%,各镇89.3%,农村56.3%。因地制宜采取生态式、景观式、行道式,绿化河道82公里,1400亩,获得“绿色太仓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在全省率先建成的水生植物扩繁基地,新引进良种10多种,累计向苏州各市区配送河道绿化用水生植物110万株。
去年,太仓市镇两级共投入管理经费1716万元,实现了3014条,2788公里河道的长效管理,前些年随地流淌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控制,沿河而居的老百姓说,太仓农村的水生态变美了。
老百姓的饮用水甘甜了
太仓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有一个从喝深井水到喝长江水的演变过程。
太仓娄东宾馆副总经理钱建华的现身说法是,过去喝深井水,时间长了热水瓶底部会有一层厚厚的沉积物,虽然大家知道这种硬水喝多了对人体不利,但因为没有其他水可以替代,不得不喝;后来喝了长江水,水质变好了,但一直会受到咸潮入侵影响,喝着喝着,长江水突然变咸变苦了;再后来,建起了避咸蓄淡水库,长江水变咸的问题彻底解决了,自来水变得越来越好喝了。
太仓水利水务局长沈忠说,为满足城市中远期供水需求,前年,太仓经过16次专题报告,30多次专家论证,已完成了在浏河开辟第二水源地的规划、设计、报批、协调等大量前期工作,前年10月28日破土动工后,经过施工人员一年多的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约70%,预计今年10月基础工程可以竣工。
据沈忠介绍,第二水源地位于长江浏河口上游边滩,占地3500亩,主要由6848米围堤及取输水泵两大部分组成。按每天供水规模60万吨规模需求设计,总库容1742万方,有效库容1427万方,能够应对连续不宜取水天数25天。预计投资概算12.83亿元的浏河第二水源地建成后,太仓城乡居民再也不用为喝不上甘甜的长江水而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