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和长江成为惠泽锡城居民的双水源;水源地有水质的实时监测预警,进入自来水厂有前端预处理,先行降解太湖原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嗅味物质,制水中间有加强处理,后端有采用超滤膜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深度处理。四道工序一环紧扣一环,确保我市饮用水质安全。
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翔带队的考核组,昨起在我市检查2011年度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记者从当天下午召开的无锡市太湖治理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汇报会上获悉,去年我市“治太”400项工程中完成了399项,完成率达到99.75%。让锡城市民尤为欣喜的是,市区已落实“双水源四保险”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机制,自来水制作工艺达到了国际领先标准。
因规划调整和征地拆迁等因素,去年我市“治太”重点工程中有1个项目未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建成投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全面推进,2011年太湖无锡水域总体水质状况继续有所好转,总氮浓度同比下降6.5%,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和12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藻类聚集现象比去年晚了11天,藻类密度最大值同比下降14.9%。我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沙渚、锡东水质全年全部达到III 类标准,持续合格供水3.1亿吨。
加快落实《无锡市太湖枯水期保障安全供水工作方案》,我市去年启动建设了宜兴横山水库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工程、宜兴油车水库建设工程、江阴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锡澄水厂与锡东水厂的扩建工程。市区构筑起了“双水源四保险”的饮用水安全机制:太湖和长江成为惠泽锡城居民的双水源;水源地有水质的实时监测预警,进入自来水厂有前端预处理,先行降解太湖原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嗅味物质,制水中间有加强处理,后端有采用超滤膜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深度处理。四道工序一环紧扣一环,确保我市饮用水质安全。据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至2010年底,南泉水源厂已实现80万吨/天的预处理,中桥水厂、雪浪水厂和锡东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去年3月底已全面建成并投运。以高压管道连接中桥、雪浪、锡东、锡澄四大水厂的安全供水高速通道管网建设,目前已完成33公里,预计今年8月份竣工,届时即便出现某个水厂由于供电或设备故障引起停产等意外事故,也可保障全市供水安全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