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再次在干渴中迎来春天。云南为何三年连旱?干旱的背后,我们的水资源利用,是否有值得反思之处?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该如何分配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第一天,8位委员铿锵开谈,为抗旱节水纷纷建言献策。无论是打井找水还是通过规划充分利用再生水,委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重视水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委员 李云寿
(云南省农科院环科所副所长)
开源节水不是短期之举
“大旱若持续,农作物可能爆发病虫害。”自1985年起,李云寿就耕耘在农科领域,连续3年的旱殇让他着急得上火。他说,今年的大旱有两大特点:一是来得特别早,小春还没过,旱情就已经蔓延开来,第二是气候灾害的累积性效应特别明显。今日之困,其实是前两年大旱累积的结果。李云寿打比方说,假如2010年的大旱是一场重感冒,那么到了2011年,全年降雨量的持续不足,水分的持续蒸发,已经将这感冒发展成为肺炎。
“更致命的是,如果旱情持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引发农作物病虫害暴发等次生灾害,例如蔬菜中的蚜虫数量会剧增,蝗灾都有可能发生。”李云寿忧心忡忡。
“开源节水不是短期之举。”在李云寿看来,近年来频发的旱情,提醒人们,任何一个地区的资源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应该“将水安全提到粮食安全高度”。
委员 钱声帮
(中科院联合光学研究室昆明基地主任,两个“太阳”类木行星发现者)
预防污染就是最好的节水
天晴无云,本是天文工作者最爱的天气,因为这时才能观测天象,但在2011年中,钱声帮经历了247个晴天,这诡异的数字让他忧心忡忡——大旱又来了。
钱声帮感慨,近年来,人为因素造成的水污染屡见不鲜 ,一是工业污水偷排放现象依然存在,废气、粉尘通过雨水循环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明显;二是普遍使用的化肥、农药渗透土壤已使水质受到污染;三是大量城市垃圾堆放区、农村垃圾及畜禽粪便与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因此,他建议:一是坚决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违规排放现象,废气、粉尘要进行有效治理。二是运用科技措施逐步改变农村化肥、农药使用办法,尽量减少面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三是彻底解决城市垃圾、污水处理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治理乱堆、乱放、乱排的习惯和现象。
委员 胡开林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恢复农闲全民上水利传统
“据水利厅普查统计,全省5514座水库,有相当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胡开林建议,恢复当年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忙用水、农闲全民大上水利的良好传统。
此外,他建议“水环境管理向邻国泰国学习”:凡水必然是国资财产,水体的水质、水量均应尽快进入当地各级行政管理的主要责任,乱动者违法惩办等。
“节约用水不等于单纯地减少用水量,因为这样势必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过惯了用水舒适生活后要求降低用水量,可能会造成人们对节约用水阳奉阴违。”因此,节约用水是指具有科学行为的用水:如一水多用(如洗涤水可再冲厕所)、中水回用、循环用水(尤其是洗车场应坚决执行限量供水及循环用水,否则关闭)、清洁用水(如洗车)采取手工擦洗等。总之,减少一次用水量,增加重复、循环用水量,需要宣传鼓励。
委员 李怀秀
(国家一级演员)
抽水马桶节水有妙招
“这么缺水时,依然能看到城里路边破损的水管,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淌着。” 春节时,李怀秀回老家石屏村庄里过年,一路看见不少塘坝都干涸,老乡的缺水也让她着急得不行,采访中,这位歌唱家顿时变成了环保专家,一口气说了好几个节水的点子:设立自来水漏损举报奖,鼓励市民向管理部门举报漏水现象。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奖励举报;每次冲厕所,抽水马桶都会用掉大量的水,如何减少冲水量呢?李怀秀提供了一个妙招:只要在抽水马桶的水箱里放上两个矿泉水瓶,装满水后,再放到水箱内,这样每次水箱就会少蓄1200毫升水。一般马桶水箱可以蓄6升水,少用1升多,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长期使用,可以节省不少水。此外,她还提出,别把马桶当垃圾桶,很多人把剩饭剩菜倒在坐厕里一冲,以图方便,可是这样一来,自来水就浪费了。
委员 李连举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170亿立方地下水待开采
“今年云南的旱情主要是在中东部。这个旱情很巧合,干旱比较重的都是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区)。”李连举分析,因为石灰岩地区的岩石溶解于水,降雨降到地表以后蓄不起来,通过管道流到地下的构造或者暗河里面,所以这些地区往往缺乏地表水,而地下水相对很丰富。
基于这一点,今年抗旱的地下找水工作就格外重要。李连举透露,我省预计每年有750亿立方米地下水,其中有190亿立方米是可以开采,但利用率却非常低,原有深井与2010年、2011年抗旱连续打井数量统计下来,也只开发了2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开采的潜力非常大。
目前,省国土资源厅已经在旱情比较重的9个州市部署了267口深井。目前已经有40口井出水了。李连举说,出水量大的井每天可出2000立方米,这意味着能满足两万人一天的饮水用水。
三连旱也给云南人敲响了警钟,李连举透露,今后将预先在城乡接合、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打下深井,提前备好“应急水”,遇上干旱的年头便及时启动,有备无患。
委员 廖鸿志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减少高耗水行业开工量
“云南不是水资源不足,而是水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我们有很多大江大河、高原湖泊,但是看得见,用不着,这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站在云南地图前,廖鸿志比划着云南丰富的水资源。
事实上,我省水资源在全国排名第三,然而开发利用却只达6.9%,而全国总体利用率在16%以上,“工程性缺水”现象突出。廖鸿志说,引水工程云南很早就已经行动了,去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了滇中引水工程。
“现在只期盼滇中引水工程尽快启动,长远地解决滇中连渴的问题。而当下,首先保证生活用水,这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廖鸿志坦言,现在大旱来袭,应该考虑多保障农业、生活用水,同时适当减少高耗能工业的开工量。
委员 魏里程
(省经济研究院综合部主任)
加大阶梯水价实施力度
年年抗旱,年年旱。面对这一问题,魏里程认为,应当建设节水城市。从规划、生产、生活都推行节水观念。
在产业选择、产业布局时,着眼选择一些对于水资源消耗较少的产业发展。
“对普通居民用水设置一个量,超过这个量,或者达到更高用量,完全可以按照正常水价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来收取。”魏里程表示,应当制定特殊的市场机制,加大阶梯水价的实施力度。对于这部分收益,不能归给自来水公司,应当作为水资源保护资金来进行公共使用,也就是通过经济杠杆来保护水资源。
委员 夏传煊
(曲靖市政协副主席)
小区需建再生水入户管道
“我们总是想着怎么开源,向大自然要水,但从来没扎扎实实地考虑过怎样节流,长期以来,没有节水的意识,基本未考虑节水举措!”去年两会,夏传煊就提交过《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的提案,今年,她计划再次提交这个提案。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但夏传煊调研发现,“我国发达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仅为6%,多数城市为零。”
因为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布局安排“循环水”使用管道建设,再生水无法利用,大量工业和服务业(洗车、桑拿、浇花浇草)用的都是饮用水。当城市供水不足时,往往花大力气、大价钱调水解决,而节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无条件开展有效的节水。
她建议,在城市建设中,科学编制节水规划,着力建设用水、治污、循环使用的供水系统,把再生水利用作为节约用水的一个主要供应水源,替代马桶、生产、绿化、景观用水。为保证再生水利用实现,应立即着手新建工程安装再生水入户管道的建设要求,同时对旧有建筑逐步进行安装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