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化如车轮般隆隆驶过的繁荣背后,一种黑色物质正让一座座城市陷入恐惧。污泥——这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的污水处理厂的产物,由于种种原因,正演变为一个个城市环境的毒疮。不知何时,它也许就将迎来溃烂和爆发。
位于广东河源市郊区的一家污水处理厂北侧,有一个巨大的黑色泥潭,离之数里,就能闻见一种腥臭腐败的气味,久久挥之不去,几乎令人窒息晕眩。这个泥潭就是这家污水处理厂堆放污泥的地方,为怕有人误入,这家污水处理厂自发在泥潭周围筑起栅栏,据此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目前堆放的污泥已经面积达近百里之广,而现在厂里处理的污泥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这只是中国污水处理厂的一个缩影。如今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污泥”一词,找到相关结果居然达到25900000个,然而如此高热度的一个词在中国的角色却显得颇为尴尬。在经历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中国污水处理产业正越来越受困于令人难堪的污泥问题。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既含有氮、磷、钾,同时又包含着重金属、寄生虫卵、病菌,如果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重水轻泥”终酿城市苦果
据悉,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有343亿立方米,每年的“脱水污泥”则接近2200万吨。这其中有80%污泥未得到处理。十一五以来,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很快达到了与美国相当的污水处理能力,但与国外污泥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40%~60%的比例相比,“重水轻泥”的思路使得中国污泥处理设施的投资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污泥含水率高、易腐败、有恶臭,含有重金属、“三致”有机污染物等。随意堆放或简单处理会存在较高的二次污染风险,破坏土壤、大气和水资源,部分污泥中的重金属渗入地下水后还可能通过鱼、虾等食物链,重新回到餐桌上。但污泥中有害成分对环境的污染,往往要很长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正是这种隐蔽性,使政府部门和民众长期忽视了污泥的危害性及其治理的急迫性。
从投资上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用于污泥处置的投资,仅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左右。在早期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中,往往简化、忽略污泥的处理,甚至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施长期闲置以节约成本。而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污水与污泥的处理被当作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的两个子系统,污泥处理的投资占污水处理厂建设总投资的50%-70%。我国不少城市的污泥,未经有效处理被随意弃置的情况很严重,甚至被倾倒进河流和海洋中,制造了更严重的二次污染。
污泥成灾已成城市“痼疾”
2009年,位于米东区的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便因淤泥得不到及时的清理、长期堆放而招致居民投诉。从中国西边的乌鲁木齐到中过东边的上海,从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到名不见经传的的县城,一堆堆污泥让城市陷入恐惧之中。
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大发展后,污泥问题正变得日趋严重。污泥如何处理,一直让有关部门感到头疼。许多城镇污水处理厂,都是找一个地方倾倒或填埋。有的污水处理厂甚至省略了填埋工作,将污泥直接非法堆在江边。
在北京,怀疑正受到污泥围困的市民一度制作了污泥堆放点地图。地图上,星罗棋布于北京郊区的三十多个污泥填埋点被一一标明经纬度,这些点连接起来,恰如一座污泥长城,围住了京城。
更令人忧心的是,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泥,相对危害还小些,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污泥。石化、冶炼、制革、印染等行业的污泥不少含有危险物质,危害更大。而由于中国许多工业开发区常常处于行政监管的边缘地带,它们一旦无序倾倒,对环境的威胁无疑更大。2011年底,广东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杜江寨村发生的印染污泥案。5名犯罪嫌疑人将超过6万吨的印染污泥拉到该村直接倾倒。这也导致污泥堆放场污水与附近地表水氨氮含量指标、总氮、总磷等各项指标严重超标。
2011年,作为构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www.gesep.com节能环保产业政策频出。随着污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污泥市场也得更多关注。2011年3月14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11]34号)正式下发,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从总则、污泥的来源与性质、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应急处置与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同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百亿环保产业蓝海走向何方?
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其成分复杂,具有含水量高、易腐烂、有恶臭等特点,但是又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机质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可替代现有的资源消耗型建材,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资源。臭气熏天的污泥行业,却让许多人对其青睐有加。
2010年底,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现有污水处理厂,应当在该通知发布之日起两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按照住建部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077座,同时还有约1300个项目正在建设。
这意味着中国以后每个市每个县都会建污水处理厂,随之产生的污泥处理市场巨大。过去一年,包括红杉资本、联想投资、青云创投、启明创投、德同资本、凯旋创投等在内的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也都闻风而动,纷纷布局污泥处理产业。络绎不绝的风投开始频繁穿梭于中国各个省市臭气熏天的污泥处理厂。有专家预计污泥处理已经处于产业爆发前夜,市场规模比新能源还要大,甚至可以跟LED产业的潜在市场媲美。
这意味着污泥处理完全有望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增长点。
不过,要从污泥行业里赚到真金白银,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最主要原因是:这是一门跟政府做的生意。目前,污泥处理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的污泥处理费,企业的政府关系决定了其拿单能力。尽管污泥行业投资热情不减,然而真正给污泥企业拿出“干货”的,却屈指可数。让投资人对污泥处理仍态度犹豫的直接原因是,现有的污www.gesep.com节能环保泥处理公司并没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盈利能力仍有待验证,污泥处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也存在诸多问题。
污泥处理行业未真正井喷 待政策破茧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1版)》,2015年年末,我国脱水污泥年产量将超过2600万吨。按目前每万吨污水平均脱水污泥产生量6.41吨预测,到2015年末,我国脱水污泥产量至少将达2615万吨,日产脱水污泥约7.2万吨。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300多亿元。这个被媒体和券商热炒的数字并不能让污泥从业者感到兴奋,因为没有人知道谁能为这数百亿元的投资埋单。
表面看起来,污泥行业左有市场右有投资,看似左右逢源。然而被热炒的市场预期和投资预期并不能根本改善污泥企业的生存困境。
尽管2010年以来涉及污泥处理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不少,但多集中在污泥处理技术指南等细节性政策上,在目前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污泥处理产业的主管部门仍不明晰,责任散落在环保部、农业部、住建部等部门,这也导致决定行业整体发展方式的核心政策至今仍是空白。污泥处置产业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被许多污泥处置从业者所抱怨,而如果没有且清晰的政府付费机制,这个产业就不可能转起来。
除了需要政策破茧,我国在污泥处置的技术层面尚显得不够成熟,并存在种种问题。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水处理行业的专题会议中,超过70%跟污泥处理有关。成熟的、不成熟,实验室的、外国的,淘汰的技术,甚至未来的污泥处理技术都涌进了这个市场。有专家说,如今的污泥行业处理市场很像十多年前的污水处理技术市场,鱼龙混杂。
与中国不同,由于对污泥处理的长期重视,国外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而符合我国污泥治理投入少这一国情的技术,尚未成熟,有业内人士认为,污泥的治理,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政策。只有政策问题解决了,技术设备、管理、投资的问题才能解决。国家现有政策对污泥处理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和重金属等没有完整的技术指标。而且,长期来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主体不明、职责不分,导致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大打折扣,监管无从谈起。
因此政府应考虑出台与污泥处理技术相对应的工程技术规范和环保标准。在地方层面,应该在建设投资、污泥的综合利用、收费、价格补贴等方面制定相应配套的政策。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有没有技术、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而是地方政府作为还是不作为。如果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不能跟政绩挂上钩,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置建设恐怕依然会步履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