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晋都市报讯(首席记者张晓华)2月26日,省水利部门表示,去年我省(山西省,下同)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拧紧节水阀门,强力推进关井压采,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鼓励使用地表水,使全省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38米。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用水结构不合理、采煤破坏等原因,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五大盆地地下水均严重超采,浅层地下水已基本疏干,深层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米至30米不等。在一些地区,水井越打越深,部分水井深度已超过1000米,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均受到威胁。
对此,从2008年以来,我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投资140亿元,全力推进应急水源工程。到2011年年底,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部完工,其中有10余项工程下闸蓄水,加上除险加固的100余座病险水库,全省水库蓄水量达到20亿立方米,是“十五”期间年均蓄水量的3倍,是历史最高年份10亿立方米的2倍。至此,我省工程性缺水的问题基本解决,拦蓄地表水的目标基本实现,地表水供水能力显著增长,减少了地下水抽取量。
今年,我省将完成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市、县两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尽快完成全省地下水和19处岩溶大泉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建立地下水和岩溶大泉用水量控制指标体系。完成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沁河等主要河流水域纳污能力分析,建立纳污总量控制“红线”。建立全省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评价考核体系。全面实行关井压采行政首长负责制,削减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实现采补平衡,促进地下水止降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