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洗车间地面上污水横流
记者暗访市区部分餐具消毒企业发现:大部分消毒企业无资质仅4至5家有政府部门颁发的证书,且全部过期
去年,我市有关部门在对市区餐具消毒企业抽检中,共计抽检130份餐具样品,其中,定型消毒不合格接近两成,自行消毒不合格超过三成,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目前,市区大约有60家餐具消毒企业,其中有政府部门颁发证书的仅4至5家,而且证书有效期全部过期,大部分消毒企业连资质也没有。这些餐具消毒企业相比传统的一块抹布、一桶水的清洗,虽然有了进步和改善,但是与卫生部门规定的消毒标准相差甚远。那么,餐具消毒企业的真实状况怎样?带着这个问题,昨日,本报记者对市区部分餐具消毒企业进行了暗访。
现场:
地面污水横流 气味刺鼻难闻
“未见其厂,先闻其声;未见其厂,先闻其味。”记者还未走进市区某餐具消毒企业,就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扑来,随之听到的就是清洗餐具的碰撞声。
在清洗车间,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地面上肆意横流的污水以及餐具清洗池里面漂浮的筷子和厚厚的油污。车间的一角放着一筐筐等待清洗的餐具,堆积如山。车间的东墙满是消毒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记者看到,她们大部分没有按照消毒企业的操作流程,未佩戴口罩和手套等。从高温消毒柜里“沐浴”出来的餐具,在传送带的传输下进入烘干消毒工作程序,消毒工人直接用手不停地摆放着凌乱的餐具,以便为烘干后的塑封包装做准备。餐具塑封好后,工作人员直接放在脚下的塑料筐里。而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对于筷子包装要使用再生环保纸和完全封口,但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却用塑料代替。
记者随后又去了市区其他几家餐具消毒企业,其卫生状况实在堪忧,地上满是污水且到处流淌,餐具遍地皆是,清洗的和未清洗的混合放在一起,这样很容易造成餐具交叉污染,如果是在夏天,肯定蚊蝇滋生、漫天飞。
其中一家企业的老板说:“我们这里的卫生比小作坊好多啦!像城郊结合部的从事餐具消毒的小作坊,根本没有大型消毒设备,而是一根水管、一瓶洁净剂、一块抹布、一个电吹风,便组成了一个餐具消毒企业,能谈得上什么卫生!”
历程:
市场监管两度空白 现合格证全部过期
2007年,餐具消毒从南方流入济宁,当时,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其准入标准和相关规定,申请从事餐具消毒企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再加上利益驱使,我市餐具消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一年内,从事餐具消毒的企业达100多家。随着有关部门对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管,设立了准入门槛,比如对环境、操作工艺、从业人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2007年9月,我市餐具消毒企业进行首次认证审批,凡是从事餐具消毒的企业必须获得公共餐饮具集中式消毒审查合格证明后才能进行餐具消毒。
截至2009年,鉴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卫生监督所的大力监管,市区餐具消毒企业剩有40家至60家,餐具消毒企业走上规范化道路。2009年下半年,由于机构调整,监管不严,一些从事餐具消毒的企业又纷纷而起,到2010年下半年,市区从事餐具消毒的企业达到100多家。这段时间,相关部门对餐具消毒企业的监管几乎处于空白,从事餐具消毒的企业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缺少部门的监管,餐具卫生消毒更是无从谈起,消毒餐具审查合格证明从此再也没有颁发过。2010年下半年至今,从事餐具消毒的企业合格证的有效日期都是过期的。
追问:
行业标准何时出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长期困扰该行业的问题——缺少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标准来规范企业生产。
一些消毒企业的消毒程序完全是按照企业经营成本来核算的,能减则减、能省则省。有的只用洗洁精简单的清洗后便进行包装塑封,然后直接送到餐饮酒店,根本没有进行高温杀毒,更谈不上卫生达标。
希望有关部门早日出台和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对餐具消毒企业进行规范和指导,让餐具消毒企业有序竞争、公平竞争,让消费者早日用上卫生、放心和安全的餐具。
鉴别:
四招鉴别消毒餐具质量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使用套装消毒餐具前,可通过四招来直观鉴别其质量。
首先,透过封缩膜,用肉眼观察组合套装消毒餐具是否合格,如果餐具表面有明显的裂缝与破口,表明其质量不佳。
其次,拆包装前,要仔细观察餐具表面有没有污迹、水痕,因为消毒餐具都经过高温消毒烘干,不会有水。
此外,使用组合套装消毒餐具时还要仔细查看封缩膜上面的标识,标识上不仅要标注消毒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等,还应标注消毒日期、保质期等,一般保质期为7天。
最后,打开组合套装消毒餐具,用手摸摸餐具壁,看看是否黏手、玻璃杯是否有油垢,如果黏手或有油垢,则是不合格产品。
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酒店无法证明餐具已经经过消毒,或者无法向消费者证明提供消毒餐具的企业具备相关合格资质,消费者有理由拒付餐具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