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水务系统贯彻市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获悉,日供水能力100万吨的成都自来水七厂将有望于今年6月底前动工建设,2013年完工投运。此外,围绕建设“八十公里环城绿廊”,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回用规划,拟在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10个再生水处理厂。
日供水百万吨 水七厂明年完工
为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成都市将加快推进100万吨自来水七厂的建设,确保2012年6月底前动工建设,2013年完工投运。自来水七厂位于成都市郫县唐昌镇留驾村,将从徐堰河和柏条河取水,取水口位于成都自来水六厂的取水口上游,设计日供水能力100万吨,先期计划实现供水能力50万吨。
目前,成都拥有自来水二厂、五厂和六厂,日供水能力178万吨,除了向中心城区供水外,还辐射郫县、新都、双流、龙泉驿等区(市)县的部分区域。不过,城市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成都日均用水量已达约160万吨左右,而在去年夏季最高峰时段,已经逼近178万吨的供应能力。自来水七厂全部完工后,将成为目前成都第二大自来水厂,大大提高成都自来水供水能力。
建应急水源 可保城区两天用水
为了保障应急状态下成都供水,市水务局还要求重点推进磨儿潭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磨儿潭应急水源工程位于都江堰岷江和白沙河交汇处下段,容积400多万立方米。工程建设完成后,一旦汛期上游水源受污染,工程的库存水可以通过输水暗渠进入柏条河(同时关闭柏条河上水闸,断绝上游浑浊水流入)。该工程完工后,可以在应急状态下,保障成都市中心城区600万和都江堰市中心城区两天的基本生活用水。
增加污水处理能力 水质达最高级
在“净水”方面,中心城区10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将于年内动工,2013年完工投运。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污水处理厂为现在污水处理一厂、二厂的迁改扩建工程,除了污水处理能力增加30万吨/日,出水水质也将提高到最高的1级A类标准。
围绕建设“八十公里环城绿廊”,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回用规划,拟在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10个再生水处理厂。通过专门管道,将再生水输送到环城湿地公园,通过水生植物等净化,让水质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