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位于仲恺区陈江的惠州市第六污水处理厂。

左图:新圩镇东风村屯梓河人工湿地建设现场,工人们在施工。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我市昨日召开淡水河、潼湖流域(潼湖流域涉及石马河)(简称“两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推进会。“两河”流域污染整治一直备受关注,不但连续多年被省环保厅、监察厅联合挂牌重点督办,是省政府2011年10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监督重点之一。
2012年是省政府确定的淡水河污染整治5年基本好转年和石马河污染整治近期目标实现年。2月24日在深圳龙岗召开的“两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省环保厅明确要求必须在今年6月30日前基本完成各项整治工作。
如此频密的动作,显示了省、市对水污染整治的决心和力度。“两河”流域污染整治成效如何?市委、市政府又有哪些应对之策?带着这些问题,《惠州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目击
设备运进了整治工程工地
日前,记者跟随省环保厅领导来到惠阳区秋长街道了解淡水河西湖村水质断面水质情况。这一断面处于深圳和惠州的交界处,是水质监测的重点地区。“臭味少多了,比我们去年来这里看到的情况有改善。那一次到河边要捂鼻子,现在不用了。”省环保厅一工作人员下车便惊喜地发现了水质的变化。
走近河畔,记者发现,河水呈墨绿色,空气中没有闻到强烈恶臭味。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该断面水质氨氮指标、总磷指标均比去年同期降低。
淡水河在深圳、惠州边界的“插花地”大约有8公里长,穿来穿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分清是谁的地方。”有村民表示。
在深惠“插花地”跨界支流黄沙河,记者昨日看到水体色黑,闻到味臭。钩机已经清理出一大片平整的土地,将用于建设污水处理池,河流中的淤泥也陆续被清走。屯梓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现场,工人开始将地质钻探的设备运进工地,准备安装调试。丁山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现在也清理了一大片平整的土地,用于建设污水处理池,淤泥也将要清运走。
黄沙河、丁山河和屯梓河是惠阳区与深圳市龙岗区的3条跨界河流。作为淡水河支流,这3条河流也成为淡水河流域综合整治的重点。惠阳区对丁山河、屯梓河和黄沙河水环境的治理主要采取建设拦河坝引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的措施,在丁山河、屯梓河、黄沙河流域总共建设7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工程,并分别设置橡胶坝(1座)、闸坡(1座)、拦水闸(2座)。
走访
村民大力支持改善环境工程
在新圩镇走访中,记者昨日邂逅了新圩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平。他告诉记者,丁山河在南坑村范围内,水体发黑,村民对这个改善环境的工程很支持,需要用的土地也交付给政府使用。“今年村里就要改水、改厕,听说丁山河污水处理池6月建成通水调试,等丁山河污水处理池建好,村民家里的生活污水也将排放到污水处理池,净化后再排入河里。”李小平说。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仲恺区潼湖镇时,看到原有的碧水蓝天景观正在逐步恢复。潼湖镇黄屋村村民黄金明说,潼湖流域的村民一直十分关心该流域的污染整治情况。前些年,这一带沟渠里污水横流,又脏又臭,苍蝇蚊子满天飞。经过治理,特别是将养猪场清理后,水面恢复干净了,空气也变得清新了。
整治
淡水河水质有所好转
惠阳区环保局副局长姚海鸥告诉记者,惠阳区除了对企业环保方面的情况进行监控外,也对辖区该关停的重污染企业给予关停,该淘汰的产业给予了淘汰,在项目引进上也严格把关。惠阳区副区长刘毅峰表示,为了淡水河整治,2008年以来,惠阳区审批建设项目环评否决率在10%左右。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市共对淡水河、潼湖流域内的环境违法企业立案处罚318宗,处罚金额近700万元,遏制了流域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了淡水河、潼湖流域重金属和化学品工业企业的排查,2011年以来共排查重金属项目640家,对31家责令整改,责令5家完善应急预案;开展了采石场专项整治,对潼湖永平段的11家采石场进行了现场排查,对其中9家环保手续不完善的采石场立案处罚并要求整改。
对于“两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给予高度重视。作为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我市把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作为领导干部责任考核硬指标,纳入了县(区)党政一把手责任考核内容,各县(区)也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乡镇、职能部门,从而形成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体系。
2011年,我市在两次东江水源水质保护工作会议上,都把清理禁养区内反弹的养猪场作为主要工作进行部署。全年“两河”流域的整治共拆除禁养区内非法养猪场452家。同时,2011年有12家企业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流域内共有144家企业自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达2.23万吨/日。
我市通过加大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清理非法畜禽养殖场、淘汰关闭重污染企业和实行清洁生产制度等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淡水河、潼湖流域的污染综合整治,促使“两河”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就淡水河而言,根据2011年监测情况来看,水质情况有所好转。”市环保局局长黄水祥表示。
困难
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
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成为昨日推进会的焦点。
目前,惠阳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惠阳新圩长布生活污水处理厂、惠阳经济开发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3座污水处理厂,潼湖流域的陈江二期、沥林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通水运行。然而,让许多环保人颇感压力的是,治污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的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导致污水有效处理能力打折扣。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栋管网收集工程尚未动工,已经建成运行的惠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市区金山污水处理厂的管网不配套,进水量低,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潼湖流域陈江二期、沥林污水处理厂按省要求应在2011年底前建成,目前只建成了主体工程,管网未建成;仲恺二期污水处理厂、潼侨污水管网收集工程,潼湖和镇隆2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需要进一步加快。
据介绍,完善管网后,淡水河流域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6.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插花地”污染整治工作需要更进一步推进。目前,惠阳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但污水收集管网还没有建成;惠阳黄沙河、丁山河和屯梓河流域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克服困难加快施工进度。
非法畜禽养殖反弹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黄水祥介绍,由于养猪户流动性大,反弹快,预防反弹和监管的难度较大。目前,惠阳区新圩、秋长,仲恺区潼湖镇、沥林镇和大亚湾区西区街道非法养殖均有不同程度反弹。另外,“两河”流域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流域内干流和支流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堆放点较多,例如谢岗涌、屯梓河。
对策
建立“倒逼”机制
对“两河”整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市委、市政府没有回避,而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去面对和解决。
在昨日的推进会上,一份《惠州市2012年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就是我市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去推进问题和困难解决的佐证。这也引起与会代表和媒体的关注。
《征求意见稿》对“两河”流域治理目标、任务、措施等都给予说明,指出惠阳区政府、仲恺区管委会和大亚湾区管委会是该辖区污染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整治任务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实施流域污染整治。“两河”流域内各镇(街道)负责推进各自辖区的污染整治具体工作。监察部门对整治推进工作较慢的部门和镇 (街道)进行督导、问责、约谈。市公用事业、财政、国土、住建、水务、环保、农业、环卫等部门责任全部有了明确。要求各级各单位排查影响建设进度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倒逼”机制,采取“一厂一策一方案”措施,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按期保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征求意见稿》指出,淡水河流域水质目标:2012年,实现“五年基本好转”的阶段性整治目标。推进措施方面,6月底前完成良井镇污水处理厂和三栋镇通往金山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沙田镇、永湖镇、惠阳城区第二、惠阳经济开发区、惠阳城区等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均达到60%以上;淘汰流域内30%的重污染企业;6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丁山河、黄沙河和屯梓河等3座人工湿地;6月底前清理关闭丁山河流域非法洗砂采石场。各项整治任务力求在3个月内见成效。
2012年是省政府确定的石马河污染整治近期目标实现年。推进措施是,6月底前完成仲恺二期、潼侨污水处理设施(含管网)建设,12月底前完成潼湖、镇隆等镇的污水处理设施 (含管网)建设,实现潼湖流域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淘汰流域内30%的重污染企业;6月底前全部转移或关闭潼湖流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做好反弹的非法养殖场的清拆工作;年底前建成2个以上农村生态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点。各项整治任务力求在3个月内见成效。
按照省里的要求,在2015年前清退“两河”流域的全部重污染行业。我市为了把治理工作做得更好,主动提高工作标准,今年“两河”流域的重污染行业淘汰率要争取达到30%。
“近乎苛刻的要求,强力的措施,铁的手腕。意味着‘两河’综合整治攻坚战的冲刺阶段工作全面打响。”一位长期从事环保工作的工程专家分析,“但愿3个月后谁也不用被打屁股。”
方案出来就要狠抓落实
白璐
昨日,我市召开深莞惠跨界河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查找症结,研究对策。
而就在几天前,省环保厅厅长李清刚刚率队对两河流域整治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在整治工作现场会上强调:既定目标不变,任务不变,同时首次明确了今年6月30日前基本完成各项整治任务的时间表。
一方面,两河污染整治在去年初被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另一方面,两河污染整治也是省人大常委会的督办重点,而且今年下半年省人大将对我市的整治工作进行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县(区)和部门务必将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工作再加力、措施再加码,千方百计确保各项整治任务按时完成。
跨界河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作为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染整治,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成效初显,部分河段黑臭现象已消除。成绩的确来之不易,但同时我们亦要看到眼下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对照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整治工作仍有不少薄弱环节,比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在与深圳、东莞的协调合作上亟需加强等。
两河污染整治不仅是单一的环保问题,更是事关惠州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大事。两河污染整治,从长远看,通过治污可以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之势,有利于消除环境资源瓶颈,推进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现在,两河污染整治已进入冲刺攻坚阶段。各相关县(区)和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此次整治工作推进会的具体安排,充分认识两河污染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狠抓工作落实。近期内,要严格按照省里的考核要求,对症下药,全力以赴完成各项整治任务,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从长期看,要将两河污染整治与促发展、惠民生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改善流域环境质量,积极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惠州科学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