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天气持续晴好,在南淝河两岸堤坝上垂钓的人群构成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特别是从董铺水库到当涂路桥17.3公里城区段,随处可见手擎各式鱼竿怡然垂钓的市民。
百人垂钓相聚“南淝河”
王老先生,今年71岁,家住附近的龙居山庄,拥有20多年钓龄,“我去年就常到这来钓鱼,以前人比较少,现在多了起来!”王老是钓鱼“老手”,据他自己爆料,“手感”好的时候一天10多斤鱼,不在话下。
家住安居苑的华先生从 2005年开始迷上钓鱼,40多岁的他目前在一家事业单位供职。华先生说自己是个低调、安静的人,基本上不参加任何应酬,一到周末,他就提着鱼竿上这来“度假”。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是华先生的技艺毫不逊色于那些老手。华先生还有个姐姐在合肥打工,“哪天要是钓的多,就给老姐送几条尝尝鲜!”
华先生告诉记者,这里一到周末人就特别多,从早上7点钟就已经有人在了,一直到晚上11点钟还有人,“有不少发烧友,经常拿着照明灯,挑灯夜战。”华先生说,他的单位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同事,也是钓鱼爱好者,也常来这垂钓。
蓝天白云,青草绿水,男女老少,画面生动和谐。10月7日下午,天气晴朗,记者驱车从四里河段沿着南淝河一直开往董铺水库,沿途看见河边有不少垂钓者,粗略地估计了下,足有数百人之多。
水环境治理成效初显
“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是合肥城市化发展最快的五年。在持续推进大建设、全力加快城市化的同时,合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把水环境治理摆在了大建设突出位置,并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排水设施。”市城乡建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p#副标题#e#
自2006年大建设以来,合肥水环境治理累计完成投资94.61亿元,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中下游段以及塘西河滨湖新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相继完工,新增雨、污水管网2662公里,新建、扩建各类排涝泵站25座、污水泵站26座、污水处理厂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1.7万吨/日,完成了78公里市区河道治理,修筑防洪堤(墙)146公里。截至2010年9月,城区共建成各类排涝泵站47座(不含农排泵站),累计排涝能力152.6 立方米/秒,雨污排水管网4178公里。
这些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立即产生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合肥的城市水环境大为改观。目前,塘西河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巢湖西半湖和市区主要河道南淝河的水质正在逐步好转。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集中处理率从2005年的60%提高到2009年的85%,今年底可望达到95%以上。今年4月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合肥召开现场会时曾指出,合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厂运行效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始终处于前列。
排水管错接年底完工
“‘硬投入’要与‘软管理’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做好‘水文章’”。市城乡建委负责人剖析指出,今年以来,为更好发挥水环境治理的投入效应,作为城市排水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城乡建委接连打出“组合拳”。
为规范排水设计,让全市排水设计有一个统一标准,从源头上把好雨污分流关,市城乡建委出台了《合肥市排水设计导则》。
针对老城区部分未改扩建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已建成房地产开发项目雨污错接、混接或分流不彻底以及其他设施占压排水设施等三类情况,合肥市采取“三步走”方式来完善:第一步是结合前期开展的管网普查,从8月下旬开始,用一个月时间,对“三类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第二步是梳理汇总调查成果,向各辖区及相关责任单位下达整治任务;第三步做好服务对接,督促各责任单位整改完善。
目前,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合肥市政府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各责任单位务必限期纠正排水管道错接、混接,确保雨污分流。完善道路排水配套设施,强化道路排水功能。拆除违章占压设施,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预计,相关工作可望于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