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1月24日文章,题:海水淡化能解决中国水危机么?
环保主义者警告称,即使技术进步,海水也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佳答案。批评者表示,海水淡化厂将加大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对煤炭和水产生额外需求,还使人们不再关注提高利用率、保护水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更重要目标。
“我们认为中国将再建20个海水淡化厂。他们必须这么做,”里昂证券的鲍威尔说。但他警告说即便这样也不能解决中国水问题。 “所有计划建设的海水淡化厂也只能满足北京市一半用水量。(对整个中国)只是杯水车薪。”
据了解,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早在400多年前,英国王室就曾悬赏征求经济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现在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科研机构在进行着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数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设施在工作。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年建于美国,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中国也越来越多的开发建设海水淡化工程。
海水淡化是越来越经济可行随着技术的提高。海水淡化厂,可提供广泛的产出,以应付孤立的小社区或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型城市供水和灌溉。
海水淡化的独特优势在于,它是气候的证明,可以继续满负荷生产,即使降雨减少意味着大坝储量及河流萎缩,地下水含水层的萎缩。不过,海水淡化要求严格的海洋环境管理。集水区保护措施必须到位,以保持海水水质正在处理中。
海水淡化对环境的影响
在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事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海水淡化中的浓盐水就对海洋生态有严重的影响。盐度是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每种生物各有其适宜生长盐度要求,当环境盐度超过该范围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都会受到影响。近10年来,随着淡水资源紧缺和海水淡化处理成本的下降,海水淡化厂数量急剧增加,大量浓盐水进入海区导致受纳海域盐度升高。高浓度盐水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关浓盐水的海洋生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浓盐水排放解决方案
监控和管理集中到盐水从海排放过程中产生的需要。令人满意的浓缩稀释应实现以避免增加海水盐度和地方各级分层不可接受的水平,尤其是在避风水域。这基本上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中国海水淡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目前我国较有规模的海水淡化厂主要是天津两个海水淡化厂,生产电厂冷却水。浙江、广东正在筹建,主要还是用于解决沿海城市工业用水和海岛生活用水。用于市政供水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在国内尚属空白。现在海水淡化每吨造价接近三块钱,技术垄断加上成本限制海水淡化的大规模运用。目前国内工业用水每吨三块多,居民用水是每吨一块多钱,如果海水要淡化成居民用水,单成本就要每吨3块钱以上,随着海水淡化科技的进步,其成本必然降低,未来市场十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