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辽宁省铁岭市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5年来,铁岭在经济高速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工业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出不断削减的态势。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创模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开始显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实现了和谐发展。
早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铁岭市就已向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申请。5年来,铁岭秉承生态优先、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创模工作的着力点,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环保力度,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了铁岭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与形象,真正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建设重点工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2006年,铁岭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战略决策,几年来,我们借助创模这个城市发展的战略平台,围绕如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这个工作重点,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重点的环保民生工程。
“辽河不清,辽宁难兴”,辽河水污染治理工程是当前辽宁省环保工作的重点工程,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这对于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沿河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铁岭市的辽河水系长期受到工业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水质状况很差,辽河干流及部分支流的水质已经失去了使用功能,致使沿河两岸有些村民生活饮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水标准。
去年5月,铁岭市新建的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清河区等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县城以上城镇生活污水100%得到处理,铁岭实现了“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为了加强对新建污水处理工程的监管,更好地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能,同时加大对辽河一级支流的治理力度,铁岭市环保局实行了领导班子“包厂包河”督办制度,成立了6个工作组,市局领导每人负责一组,分别负责全市7条一级支流和9座污水处理厂。目前,铁岭境内的辽河干流及4条主要一级支流在全省率先实现消灭劣Ⅴ类水质,辽河铁岭段的水质出现近10年来最好的状况。在治理辽河的过程中,铁岭作为经济后发地区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优越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铁岭引以为豪的发展资本。
创模成果实实在在,公众对环境满意率上升
创模工作开展以来,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创模工作均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为了进一步改善铁岭的城市人居环境,铁岭市委、市政府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建设了铁岭新城,实施了莲花湖湿地恢复工程,使铁岭新城成为建在湿地上的美丽城市。目前,铁岭新城的城市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超过45%;水域面积占城区面积的15%,水系水质达到Ⅱ类水体;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9%,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些实实在在的创模成果,让人民群众真正从创模工作中得到了实惠,全市的创模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与热情参与,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年年提升。
当前,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26项指标,铁岭基本上已经达到考核要求,迎接省级创模检查验收的一系列工作已经准备就绪。2011年将是铁岭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冲刺之年,更是夯实已有创模成果,继续巩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拼搏奋进之年。“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在新的一年里,铁岭环保人将为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荣誉而载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