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两番的同时,城市各项环境监测指标却不升反降。与此同时,沈阳国家生态市和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完成。实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沈阳市的成功探索堪称示范。
以污染减排、生态市创建和环境样板城建设为载体,沈阳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全市3年建设2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53.5万吨/日,实现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区污水处理率、独立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率、郊区县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率4个100%。
紧紧围绕环境质量这一中心环节,沈阳市深入开展辽河流域的综合整治,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机制和断面水质超标生态补偿措施;关闭了4个城镇直排排污口,在南北运河实施截污工程,加速了城镇及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仅2010年,沈阳市就在辽河沈阳段沿线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和1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县(市、区)集中直排支流河的污水全部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从根本上改善了辽河沈阳段及其支流河的水污染状况。
一系列卓有成效举措的实施,使沈阳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浑河沈阳段主要污染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辽河沈阳段化学需氧量浓度值首次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六成以上工业用水得到重复利用。同时,沈阳市通过关停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或推行技术升级,使清洁能源得到大范围应用,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城市能源结构更趋合理。
沈阳市前瞻性地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具有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等先进理念的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并高标准完成了环境样板城建设总体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目前,浑南新城及低碳全运村场馆建设、蒲河流域生态环境改造、绿色政府创建等样板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记者金晓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