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是省委、省政府,渭南市委、市政府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十二五”时期,韩城将严格按照省、市要求,以“三城联创”为目标,加大环保投入,狠抓污染治理,强化生态建设,奋力打造绿色陕西东大门。
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我市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未来三年,我们还将在园区、景区和重点镇区,规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确保全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今年,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工程,促进废水循环利用,保证氨氮稳定达标排放。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2007年以来,我市在狠抓工业关小上大的同时,督促重点企业全部建成了废水处理、脱硫脱氮等设施。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管理与建设两手抓,对废水、废气排放企业实施深度治理。今年,重点完成下峪口煤矿生活污水处理站提升改造、象山矿井废水处理扩容改造等工程,使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紧扣西禹高速、108国道、西部沿山地带,龙门工业园区、西昝工业园区、城市中心区、芝川旅游区“三带四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狠抓植树造林。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努力,把城市绿化率提高到45%以上,达到“入陕满目春”的生态效果。
强化涺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围绕改善涺水河水环境质量,狠抓薛峰水库水源地保护,彻底关闭涺水河沿岸污染企业,进一步优化涺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结合“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强化涺水河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深度开发建设,把涺水河打造成为文化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主抓农村养殖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建成3个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三年内基本实现“清洁养殖”目标。以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完善“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管理模式,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使全市70%以上乡镇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