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在太原市政协召开的高层专题议政会上,围绕如何让太原更宜居,十余名太原市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与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廉毅敏,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荣彤及太原市政府4位副市长面对面议政,就提升城市宜居度的方向、路径提出新思路。
太原市民主党派、工商联此次首次向社会公布的7份建议内容,调研历时半年之久,具较强针对性,且符合太原实际。建议内容涉及城市的道路通达率、气化率、绿化率、集中供热率、良好天气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廉毅敏表示,太原市各部门将创新工作思路,结合这些建议内容,实质性推进具体工作。
1 九三学社太原市委
城市绿化要向高空发展
一个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宜居度。眼下天气渐暖,万木复苏,人们户外活动逐渐增多,目前太原市小区游园、街头绿地较少,大型综合性公园分布不均的现状将凸显出来。
目前太原市城市用地寸土寸金,经常有规划绿地不到位或被挤占的现象发生。“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建、扩建,一定程度上造成绿地建了毁,毁了建,不仅浪费资源资金,还造成了一些社会不良影响。”九三学社太原市委主委张文旺说,绿化用地不足,规划绿地难落实,已成为制约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议在进行城市基础建设中,要保护绿化成果,不要轻易砍树,尤其不要为了一时美观,不经审批将行道树砍伐。按照10分钟通达工程合理布局建设公园绿地,每年新增一定数量的小游园,使市民步行500米范围内就有绿地、游园、公园,使园林绿地的布局尽量均衡。
在当前绿化用地紧张情况下,“城市绿化要向高空发展,利用楼顶面进行绿化种植,其他国家和城市已经开始实施,且效果良好。还可利用城市居民阳台、窗户养花养草,既能净化空气又可美化环境。”
2 民盟太原市委
改善空气质量重点是“城中村”改造
“太原市大气污染严重,时常出现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民盟太原市委主委傅建荣说,这严重影响了太原市的总体环境,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太原市的经济发展,使得群众抱怨,社会关注。
如何才能彻底根治太原市空气污染,还老百姓一个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傅建荣认为,“城中村”改造是改善太原市空气质量的重中之重。“太原市主城区内工业污染源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生活污染源,而其中又以城中村污染最为突出。”
他介绍,监测数据表明:城中村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超国家二级标准7.59—8.04倍;二氧化硫日均浓度超国家二级标准5.25—7.8倍;强致癌物苯丙芘日均浓度超国家二级标准7.5—15.4倍,对太原市整体环境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建议在‘城中村’没有到整体改造之前,应先行开始改造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有关污染源并且关乎民生的工程。”他说,“城中村”建筑杂乱,管道难以铺设,可推广使用明管架设,有的村子已经开始使用,效果较好。
而且,“城中村”改造的概念不应仅限于某个城中村的拆和盖,应把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社区管理等相关内容都涵盖在内,同时实施,限期完成。
3 农工党太原市委
万人以上小区 同步设计中水冲厕
“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低,直接影响到太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农工党太原市委主委王爱萍说,目前,太原市无论旧城区,还是新开发区,没有规划和建设中水回用的管网,而且全市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不到再生水利用的标准。
太原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可极大缓解水资源短缺。为此,王爱萍建议市政府把再生水利用纳入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在新的城市道路、片区规划和建设中要增加再生水利用管线。
同时,结合太原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规定:凡城市中水供水范围内的新建住宅,规划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寓、高层住宅,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同步设计中水冲厕系统。中水供水系统未包含的住宅小区,可考虑自循环处理系统,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同步实施。
合理确定中水回用价格,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为原则,制定明确的优惠政策和必要的强制性政策。引导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城市绿化及电力等行业使用中水。
4 太原市工商业联合会
改善路网结构 提高道路通达率
太原的快速路交通和立体交通尚未形成,已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少有的几个未建立体交通的城市。目前,太原市的主城区已成为全国较为拥堵的城市之一。太原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陈远新建议,要从规划入手,对太原的道路建设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改造提升现有资源,提高通达率。
太原市短时间内主干道的立体交通难以实现,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改善交通状况?陈远新提出,要充分发挥主干道周边微循环路的作用,“交警应加大力度要求和规范左转车辆直行过了路口右转驶入微循环,提高微偱环路的利用率,减少左转和调头车辆,以保证道路的畅通。现在没有微循环路的路口及断头路,应尽快改造建设。”
滨河东西路既是太原市的交通主干线,也是快速路,目前在路口的设置上还有些少,致使迎泽大街、长风街等主要路段交通压力增大。建议在学府街、双塔街等有条件的路口增设涵洞式的下通道上下路口,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同时,进一步对道路进行合理配置,在可循环的区域或一些道路狭窄、车流量较大的街巷,设置单行或分时单行,有效分流车辆,提高通行率。
5 民进太原市委
出台排放分类标准 让垃圾“资源化”
“垃圾排放及分类收集、处理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太原尚未真正展开。”民进太原市委主委张政说,太原市的垃圾处置流程中,最薄弱环节在垃圾生成源头及排放,由于投入设施数量少、群众节能减排理念不到位、终端处置不配套、分类收运环节缺失等方面的制约,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环节工作举步维艰。目前,太原市主要依托4000—5000名废品回收人员的无序拣拾,与源头分类排放、垃圾分类清运、终端分类处理的目标差距很大。
建议进一步研究出台垃圾类别相关标准,落实分类垃圾的收集、清运、储存、处理流程,配合城乡清洁工程向纵深发展。同时制定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污染控制及综合利用方面的管理和技术标准,明确建筑垃圾制砖、制水泥骨料;餐厨垃圾制饲料、柴油、化工原料等再生产品的具体标准,让垃圾“资源化”规范运行。
6 民革太原市委
老旧小区供热设施改造 财政和居民可分担
“太原市很多小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旧建筑,供热设施和管网老化、破损严重、跑冒滴漏现象频发,导致供热质量难以保证。”民革太原市委主委张友君说,其中尤为突出的有老军营小区、长风小区和晋源区的罗城、义井区域内小区,由于缺乏改造资金,供热管网设施超期服役,给供热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张友君提出,要积极推动老旧小区供热设施的改造工作,以确保三年内实现清洁环保型热源供热全覆盖。结合先进城市的做法,老旧小区供热二次管网改造资金可以通过三种渠道解决:对于居民建筑,按照市财政补贴一部分,其余由用户承担的原则解决;对于非居民建筑,由产权单位自行承担解决;对于城中村建筑,由省、市财政补贴一部分,其余由村委会或社区、用户协调解决。
7 民建太原市委
建立“气化”工程审批快速通道
“汽车用CNG(压缩天然气)推广非常缓慢,加气站严重短缺,出租车加气难问题日益严重。”民建太原市委主委薛维梁说,如今太原市使用天然气的出租车有6000多辆,但加气站的数量却只有7个。主要原因是加气站建设审批程序繁琐,选址建站阻力很大。
薛维梁说,从有关部门得知,为缓解出租车加气难问题,太原市今年将申请调整加气站审批权限,由太原市本级统一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加气站建设,力争到2015年年末,全市煤层气加气站由现在的7座增至54座,满足出租车加气需求。对此,建议加快建立“气化”工程建设发展审批快速通道,在完全符合安全规程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简化审批手续,加速加气站的建设,确保气化太原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同时,作为公用事业类服务的城市用气,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在服务社会大众的同时,应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特别是地下空间的占用应合理安排,减少重复建设。建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整合燃气市场,推动太原市燃气市场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形成全市统一的燃气安全供应、储备和调度运行机制。“如果要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先要制定完善的竞争秩序,防止无序竞争,恶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