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在河北省政协组织的“燕赵政协巡礼?走进邯郸”活动中,记者对邯郸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做了专题采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并在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中,举行专题座谈会,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进行建设、投资。近五年来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使150多万人吃上了自来水,超过此前8年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数的总和。
2014年将全部解决200.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受自然、地理等因素制约,我市仍有一些农村饮水存在氟超标、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解决,为进一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局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解决200.8万人的氟超标水、污染水、缺水以及苦咸水等不安全问题。”邯郸市水利局副局长杨广元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该市与市政协人员进行专题座谈,采取“集中人口、集中供水”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模式,大力实施了以集中供水站为主要建设形式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在全省走出了一条具有邯郸特色的农村饮水安全新路子。2012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水作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十件实事”之首,作为全市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实施,并召开政府常务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意见》,将今年任务目标调整增加到59?5万人,将重点解决基层建设年帮扶村和氟超标在1?5毫克/升以上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共解决332个村、4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根据《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2年邯郸市将优先集中解决基层建设年活动222个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帮扶村和氟超标1.5mg/L以上105个村等共计5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优先集中解决全部氟超标和污染水等77.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4年,剩余64.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全部解决。
加大投入 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步伐
加强资金筹措。《意见》指出,市发改委、市水利局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规划和计划衔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市县两级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项目管理要求,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同时,要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县(市、区)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域,优先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资金,各项目县投资要达到4.2亿元。此外,注意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受益区群众以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增加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提高集中供水入户率和入户标准。
规范资金管理。《意见》称,上级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要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范围使用,转账核算、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审计稽查力度,严禁挤占、截留、挪用、转移农村饮水项目建设资金,对违反规定的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阳光操作,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列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范围,推行饮水安全项目示范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市县市行政主管部门将项目情况进行公示。
在这一过程中,市政协可对资金筹集、使用情况、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建议。
突出重点 彻底解决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饮水安全问题
明确帮扶村饮水安全工作任务。邯郸市550个帮扶村中,饮水不达标且已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村222个,人口34.59万人,10月底前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建成,11月份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实现安全饮水目标。
对于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的帮扶村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具体人员,并层层签订责任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指导,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此外,建立和完善饮水安全目标任务督促检查机制。通过建立帮扶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信息周报制度,对于工程建设进度落后的进行通报,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全年建设目标按时完成。
加强管理 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质量效益
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因地制宜,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延伸”等措施,合理确定工程布局。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规划工程建设管理。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1万以上的单项工程必须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小型或分散式供水工程,继续推广和完善规划建卡制、社会公示制、资金报账制、集中采购制、工程监理制和管理责任制等“六制”。
加强水质监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必须采取消毒净化水处理工艺和措施,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制度,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卫生评价和水质监测,并做好工程建设前水源及建成后验收性水质监测评价工作,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已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水质监测,制定监测方案,开展水质监测,合理设置监测点。
强化水价管理。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兼顾供水成本补偿和群众意见,在听取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由价格主管部门科学核定供水价格,推行以量收费的价格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节约用水。脓水,进一步落实水费收缴,实现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农民喝放心水,交明白钱。
落实管护机制。以县为单位,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或明确管理主体,实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