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河、石马河是流经深莞惠三市的两条小河,但却影响着东江流域4000万人的供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河水质恶化、水体发臭,引起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相继将两河污染整治作为重点建议,提出了5年整治目标。
2012年是淡水河“5年基本好转”和石马河“近期有所突破”的目标年,污染整治取得什么进展?水质有否改善?能否按期达标?本报记者近日赴两河流域现场采访。省环保厅表示,深莞惠三市5年来投入超过200亿元,两河污染整治均可在今年如期实现整治目标,其中淡水河已提前达到5年整治目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2008年下降50%以上。
淡水河、石马河是流经深莞惠三市的两条小河,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两河水质急剧恶化,水体发黑发臭。由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多,产业结构、工业以及城市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早已远远超出环境容量。尽管两条河流径流量小、长度也不长,但因为汇入东江,对深莞惠、广州东部等供水产生重要影响,其污染物在整个东江流域占比很大。
省政府将两河污染整治列入十大民生实事,提出2012年底要实现淡水河“基本好转”、石马河“有所突破”的阶段整治目标。
5年淘汰46%重污染企业
据省环保厅介绍,2011年,省政府印发《关于严格实施限制东江流域水污染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东江水质保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严格限制两河建设重污染项目,取得显着成效。
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环保部门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深圳淡水河、石马河流域年均引进项目数分别同比减少85%、50%;东莞在石马河流域7个镇未审批涉水的重污染项目,拒批项目金额27亿元;惠州否决项目260多个。
同时,坚决淘汰重污染企业。据介绍,省环保厅要求各市从2008年起每年淘汰10%的重污染企业,从2011年起增加至每年淘汰20%,惠州市自加压力,将2012年淘汰任务增加到30%。据统计,5年来,深莞惠三市共淘汰重污染企业351家,占总数的46.7%。
污水处理能力已超排放量
生活污水是两河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据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河污染整治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超常规的速度推进,实现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水处理能力超过实际污水排放量。
据介绍,2008年以来两河累计投资超过150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官网,加上其他工程投入,资金超过200亿元。
据悉,淡水河流域深惠两市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15座,新增日处理能力106万吨,总日处理能力达到145.5万吨,增加了2.7倍。石马河流域深莞惠三市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15座,新增日处理能力113.5万吨,总日处理能力达到160.5万吨,增加了2.4倍。同时配套污水管网快速推进,新建成950多公里,总长度达到1310公里,增加2.7倍,有效保障了污水处理效率。
流域内非法养殖全清理
一头猪,7个人,意思是说一头猪的污染相当于7个人,特别是非法养殖户,污水直排河道,污染极为严重。
深莞惠三市将两河流域划定为禁养区,彻底清理非法养殖业。截至7月,三市共清理非法养殖场1032家,生猪62.7万头,大大减轻了两河污染负荷。
据记者了解,深圳市在清理非法养殖的同时,还抓紧实施规模化养殖场的退出,政府补偿7.4亿元与一家规模化养殖场签订协议,实现了流域内养殖业的彻底退出。东莞市则将石马河流域7镇划为禁养区。惠州市为了防止养殖场回潮,在该市仲恺区每个镇街配备2个清猪巡查员,防止非法养殖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