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88个水源地全部建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覆盖面达100%,合格率达100%。
宁波饮用水水源保护历来是生态建设发展的重点环节。多年来,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投入近25亿元,建成五大水库引水工程。其中,白溪水库引水工程于2007年建成,投资9.5亿元,日输水量60万立方米;皎口(周公宅)水库引水工程于2008年建成,投资7.5亿元,日输水50万立方米。
引水工程的建成标志着宁波彻底告别了河道取水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善了饮用水水源水质,保障了饮用水安全。截至目前,宁波中心城区自来水厂原水全部来自于优质的水库水。
为避免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多年来,宁波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市政协每年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对奉化市横山水库上游乡镇存在的污染企业,及时进行了清理整治。宁波市在环境执法检查中共清理出250多家嫩竹造纸作坊,先后关闭取缔了一批存在污染的非法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畜禽养殖场等。
宁波为持续整治水源地周边环境,围绕水源地及其周边污染源先后建成一批截污工程,水源地排污废水可以直接纳入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些截污工程的建成有效保护了水体水质。
强化水源地周边生活垃圾处理。2010年,宁波市水源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网络实现全覆盖。目前,在地处水源地的偏远山区生活垃圾已采用就地分类、太阳能生物处理技术模式。这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环境保护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