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 11月6日,施工人员在湖北省保康县清溪河堤坝修建工地上对堤坝进行除险加固。

这是正在紧张施工的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鄱阳县畲湾联圩除险加固工程现场

11月24日,小农水重点改造项目——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徒山灌区主干渠正在紧张施工中。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与世界先进水平0.7至0.8有较大差距;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过度;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这组数据反映出我国正面临复杂的水资源形势,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要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需要靠制度、靠政策、靠改革。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今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发布,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这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来说是个“紧箍咒”。
一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在省级行政区进行分解;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逐渐完善;按照“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基本完善”的目标,以包括中央、流域、省级40个信息平台和规模以上取用水户、重要水功能区、省界断面等1.4万个国控监测点为重点建设内容,全面启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开展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任务仍十分繁重。要以加快建立全覆盖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为重点,逐级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以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制定水资源监测、计量、统计办法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以加快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等立法为重点,加快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