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设置力度较大,但实现难度也很大”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下称《考核办法》),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主管部门对各省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依据之一;每5年为一个考核期。
中国政府网1月6日公布的《考核办法》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作出了阶段性的目标设置。根据《考核办法》,考核“不合格”的须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暂停该地区新增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水资源专家坦言,上述“三条红线”中,各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设置力度较大,但实现难度也很大。
主要城市达标难度很大
根据《考核办法》所附的“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到2015年,上海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53%,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22.07亿立方米。2012年上海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00亿立方米。
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方面,到2015年,上海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比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734,居全国最高。
“上海水功能区达标率相对较低,这主要考虑到上海处在太湖和长江的末端,上游来水达不到要求的话,上海水功能区就达不到要求。”上海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水功能区是根据河道功能划分,根据其不同用途划分为水源地功能区、农业和渔业用水功能区、工业用水功能区等,其中水源地和农渔业用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城市的水功能区2015年水质达标率目标并不比目前达标率高多少。2012年5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目前中国近2/3城市存在缺水,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6%。
即使如此,专家认为主要城市想要达标的难度也很大。“以广东省为例,像东莞、深圳和广州,这些地区肯定是完全不能达标的。”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泰儒说。
上海一位水资源专家亦有同样的感受。“一方面上海上游例如太湖流域水质不达标,其对上海下游影响就很大。另一方面,上海一些老地区的排污管和雨水管是同一根管子,一遇暴雨,处理能力就不够。此外加上上海有大量人口涌入,大量的污水排放压力也很大。”该专家说,上海前期的污水处理工作做得很好,目前城镇污水处理率在85%左右,但容易的工作已做完,未来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只考虑到了点源污染”
李泰儒还指出,目前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主要考虑的是陆源上的点源污染(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例如工业污水排放管道),并没有把面源污染(分散的污染源,例如农田化肥污染通过雨水进入河道中)和内源污染(江河湖泊中常年积累的淤泥排放污染)纳入治污指标中。
“内源污染有时是某个水体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使不往湖泊中排污,湖泊中也可能出现蓝藻、绿藻。如果不把这纳入进去,考核就难以进行。”李泰儒指出,当前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只考虑点源污染。如何检测水体是否达标,在技术上也存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