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引毗工程”,从毗河天皇堰“借水”入城;实施清白江引水工程,引水入城区南四支,增加主城区用水水源,为西蜀桂园湿地、桂湖宝光4A文化旅游景区、翠微湖提供水源支撑……记者昨日获悉,今年,新都区拟投资7亿多元实施11个重点水系生态建设工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以“借水还水”的方式,引毗河水、清白江水入城,提升区域生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宜人新区”建设。
“实现水源突破”
通过三大引水工程“借水还水”
“全域水系生态建设,水体搞活是关键。今年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借水还水’,从引水工程入手,实现水源上的突破。”新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将以毗河、清白江、东风渠三大引水工程为核心,引水入城,开展全域水生态规划。
据介绍,“借水还水”就是在水量充裕的水系段,结合城市景观需求,开掘新的水系,引入需要水面的区域,使用完毕后进行一定的净化处理,并回到原有水系,保证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水的高效利用。
其中,利用“引毗工程”契机,从毗河天皇堰“借水”入城。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是对天皇堰综合治理1公里,修建闸、溢流坝引水入蟆水河,同时对蟆水河实施截污。第二期即从天皇堰引水至老锦水河到柏水河输入城区饮马河。“通过这一工程最终将改善河道沿线,解决北部商城、主城区生态环境用水短缺问题。”
清白江引水工程是对杨柳堰4.5公里进行淘淤、排污口治理等,引水入城区南四支,增加主城区用水水源,为西蜀桂园湿地、桂湖宝光4A文化旅游景区、翠微湖提供水源支撑。
而在大丰街办,将通过东风渠总干引水工程,从东风渠总干张家桥电站以上引水入九道堰支渠,同时从东风渠总干铁路村、黄花村处引水入大丰南丰中央公园。这将解决大丰场镇生态环境用水,以及下游三河街办的环境用水,为大丰街办九道堰内湖提供水源支撑,建设环城湿地。
“四大生态带”
实现全域水生态体系建设
“三大引水工程通过引水入城,主要解决区内重点区域的生态河流用水。”新都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依托现有生态资源,结合规划建设项目,逐步形成湖泊、湿地、绿地有机结合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让全区的水“活”起来。
据悉,虽然新都区河流众多,依稀保存了“三江十四河”的自然水系格局,但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现状:河流大多河道功能单一、生态防护薄弱,存在无法兼顾灌溉、防洪和景观功能,以及自然及近自然型水系被人工沟渠替代,农业灌溉功能加强,生态功能减弱等问题。
“在摸清了新都水系自然生成规律及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新都各级城镇及建设功能区发展态势,通过复原水系原生态格局,维育水系自然生态结构的途径,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集约利用水资源,展示水文化。”新都区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围绕全域水生态规划,新都将通过引水和水系治理工程进行四大板块水生态体系建设,建成新农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带、“北改”现代新城市生活旅游生态带、现代商贸服务旅游度假生态带、环城湿地生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