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过度砍伐、开垦造田、围湖种地、过度放牧、无度开采等自然和人为诸多因素,使我国“涝则洪水泛滥、一片汪洋,旱则河流干枯、赤地千里”。我国的水资源减少加速,而需求倍数增长,己形成恶性循环,水资源缺乏全面告急,向我们亮出了“红牌”。水的危机已到了最严重的时刻,危及国家盛衰、民族兴亡,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当前GDP的增速可以减慢,楼宇可以少盖,道路可以少修,汽车可以少造,汽油可以不烧……唯独水资源的抢救刻不容缓。
一、原始森林所剩无几
解放几十年来,由于无计划的乱砍滥伐导致1998年的长江洪水。国家下令禁止砍伐树木,林业局也从砍树转为种树护林,岂不知原始森林已砍光,所剩无几,代价惨重。虽然我国森林覆盖面积近些年有所提高,但都质量不高,涵水保水的能力差。
二、河流流量明显减少
就拿途经我家乡的黄河来说,解放后由于无计划砍伐树林、耕草种田、过度放牧等原因,今天的黄河在甘肃靖远段近60年减少大约四分之三,在黄河源头玛曲县减少约二分之一。长江上游也由于过度采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的水一年四季已变成了黄的,成为第二条黄河。长江的流量也明显减少,2011年长江水位为历史最低,由于长江流量的减少,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容量减少甚至见底。除黄河、长江外,还有淮河、海河、滦河、辽河、塔里木河、赤水河、石洋河等流量也明显减少甚至枯涸。北京、河北的所有河流已基本干涸。
三、雨量明显减少
2011年入汛以来,昆明市降雨持续偏少,气温连续偏高,土壤墒情下降,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伏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省市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对华北地区来说,近50年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北京去年入冬以来,未见一场大雪,其严重性可想而知。
四、湿地显着减少
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了上千,众多湿地水质逐年恶化,不少湿地生物濒临灭绝,约1/3的天然湿地存在着被改变、丧失的危险。
五、地下水到了极限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种自然储备方式。它作为水资源的库存,主要是应急备用,不能过度开采。但是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大量开采地下水,把它当作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普遍做法,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华北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下降超过200毫米的区域达6万平方公里,占华北平原面积的近一半,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华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因此地下水普遍超采是水资源危机进入极端恶化的标志。
六、水资源污染严重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污水处理落后和滞后,导致我国污水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七、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用水效率低,尤其是缺水的地方,效率更低。一方面,中国的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可用水更加紧张。
八、荒漠化程度严重
中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属荒漠化地貌,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4%。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荒漠化从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内蒙向其他省份扩大。
人类对大自然破坏要得到应有的惩罚和报复,其报复期为30-50年,现在是全面报复期,降水量的减少,河水的断流,沙化程度出现一年比一年严重,我们已感受到了大自然报复的威力。水资源的拯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从退耕还林、种草种树、建造湿地湖泊、生态移民、补充地下水、限制并禁止地下水的开采、兴修水利、节约用水、提高水价、海水淡化,合理使用水资源等方面实施。特提以下建议:
1、建议把水资源的拯救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将水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及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将水的供求以及开发利用优先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计划和规划。国家对水的抢救要采取果断、有力、强硬措施,集全国的人、财、物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加强水危机宣传教育,让全党和全国人民都立即行动起来,重视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的农业、节水型的工业及节水型的社会,开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把节约用水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3、加强江河水源涵养营造和保护,加大种草种树、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工程。凡是江河源头居住的农牧民尽可能搬迁,或国家给予足够补偿,重点解决当地农牧民的生活、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问题,让他们从事封山育林,种草植树,保护生态的事业。切断贫困—生态破坏—贫困的恶性循环链,遏制人为破坏,尤其是青藏高原要严格禁止砍伐树木和采挖药用植物,让脆弱的草原林地静养生息、恢复元气。
4、立即限制或停止地下水的开采,防止由于过度开采导致的雨量减少、沙化的加剧及土地的退化。
5、加大湿地、湖泊再造工程。尽可能让江河水少流入大海,将其部分截流再造湿地和湖泊,补充地下水。
6、西部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区域,开发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国家要加大补偿力度,放缓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7、加强各类水源的保护。在河、湖、水库等水源周边严禁建立污染环境的企业,己经建的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使各类排放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8、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尤其是建立和完善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大幅提高水价,水价要实行“按成本计价、超计划用水加价”的办法。尽快提高目前城乡供水价格。开征水资源费,实行水资源的有偿开发利用。
9、加快海水淡化的研究和应用。
全国十一届政协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王承德
二○一二年三月六日
附件:
我自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已于2008年提交“拯救淡水资源刻不容缓”;2009年的“黄河流量急骤减少,拯救黄河刻不容缓”;2010年“再呼黄河流量急骤减少,拯救黄河刻不容缓”;2011年“再呼拯救淡水资源刻不容缓”的提案。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但我感到对其严重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较少、措施不力,水危机的严重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已向我国亮出了“红牌”。因此今年我将对这一问题重新提出,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须臾不能离开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我国是全球13个最贫水国之一。尽管水资源总量达28124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6位,我国每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60立方米,仅为世界的1/4,位居全球第121位。我们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水危机不仅威胁工业、农业生产、居民饮用,而且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果巩固、国民经济的发展繁荣,因此,拯救水资源刻不容缓。
一、原始森林所剩无几
位于三江源头的甘肃甘南、青海玉树、四川阿坝地区的近几十家林业局将三江源头的原始森林基本砍光;素有林海之称的长白山原始森林,是我国的最大林区,现已正在被荒山秃林所替代;伊春林区年产林木500万立方米,当地居民每年消耗300万立方米;黑龙江森工总局所属的40多个林业局的树木,四分之一已枯竭,剩下的也维持不了多久;东北的天然屏障也眼看要“灰飞烟灭”;茂密的西南林区也正在大片消退;新疆大片胡杨树已被砍光。
二、河流流量明显减少
黄河流域诸水系20世纪60年代径流量最大,此后径流量一直减少。20世纪90年代平均年径流为127亿立方米,而2002年达到历史最低点72亿立方米。从1972年到1998年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年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221天。随着气候变化,2000-2010年的10年间,黄河径流量在逐年下降。受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的影响,最近50年,中国大于10平方公里面积的湖泊减少1000个,干涸的面积4326平方公里,萎缩的面积9570平方公里,减少蓄水51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有20个湖泊消失。北京的永定河、孙河、南旱河、潮白河、西坝河、亮马河、莲花河、大羊坊河、凉水河早己干涸。河北的白洋淀等37条河流大部分己干涸且人均水量已降至世界人均的1/30。
三、雨量明显减少
2010年上半年贵州、云南、重庆、湖南出现大范围的少雨干旱,全国告急。截至2011年11月10日,昆明市平均降雨量581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98毫米。北方的雨量减少一年比一年严重,就拿我家乡靖远县靠天吃饭的曹岘、若笠、石门、兴隆、双龙、永新、高湾等乡镇来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年干旱,甚至颗粒不收,人畜用水十分困难,大部分农民搬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2009年春季北方大旱,100多天未见雨雪,达到38年来的最长纪录。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受旱面积达1.37亿亩。2011年我国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0年来最低。
四、湿地显着减少
湿地是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湿地可以起到调洪、蓄积营养物质、存储碳元素等作用。中国湿地提供了2.7万亿吨的水,占全国可利用水资源的96%,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全国沿海滩涂面积已削减过半,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原有沼泽失去近八成。根据官方的数据描述,中国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且面积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五、地下水到了极限
我国约有300多大中城市主要依靠地下水供给生产、生活之用。2011年全国超采区的面积已达19万平方公里。由于农业灌溉和城市农民工业生活大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严重匮乏,并现以每年1米多的速度下降,出现地面沉降,形成漏洞,如河北、山东、天津、上海等部分县市地面下陷。北京、天津、沧州等地最为严重,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沧州大约沉降2.4米。月牙泉的水位由10米深降到2米,面积由22亩减缩到8亩。如果依靠自然循环来补给这些地下水,至少需要万年以上,因此地下水普遍超采是水资源危机进入极端恶化的标志。
六、水资源污染严重
据调查,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已造成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能饮用的河水,占七大水系的近40%河段和流经城市的78%河段,许多河流己无法让鱼类继续生存。中国的水污染己从点向面,从城市向农村、从大江大河向小溪流扩散。
七、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占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1/3左右,多半损失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工业上,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数量虽远远低于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毫不吝惜和肆无忌惮的浪费却与前二者相差不大。据统计,北京市仅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八、荒漠化程度严重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流域人工绿洲相对集中而高效的中游地区,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占土地面积的 40% 以上。在土地荒漠化的同时,干旱区绿洲内部还产生土地盐渍化问题。河西走廊地区盐碱化耕地为 9.26×104hm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 14.7%。甘肃是荒漠化的主要省份之一。民勤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接地带,是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之一。民勤的沙化面积是总土地的94.3%。每年吞噬大约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敦煌绿洲的荒漠化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扩展。黄河源头的甘肃玛曲县采用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沙化从零星分布向局部集中连片发展,沙化面积迅速扩展,沙化程度不断加剧,占总面积的41.38%,属于重度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