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原副主任李津成表示,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陆续通水,为保证水质安全,必须要考虑在沿线水源地建立水源保护综合区。同时他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长江水源地的污染排放将增加,存在水质被污染的隐患。
针对北京市民关心水质安全问题,李津成解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涉及到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丹江口库区及汉江上游全部地区,一共9万多平方公里。这里大部分是贫困县,它们担负着保护水源的重任。
李津成坦言,因为沿线生活着1500万人口,生产生活污水肯定会产生,虽然政府投入200亿元进行规划治理,污染的情况得到遏制,但毕竟是不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未来污染排放肯定增加,长期下来存在水源污染的隐患。“治理北京、天津等三省两市的这个水源地,是一个历史重任。如何得到洁净的饮用水,是决定南水北调这项工程的成败的。”
因此,李津成建议,国家南水北调办要在水源区设立国家级的生态文明改革保护综合区,把长江水源地的保护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长期实施一些政策,特别是体制制度改革方面的措施,形成稳定的机制。李津成表示,这个保护区,要作为南水北调工程长期运行的生态机制,突出三省协调联动,也要突出国家更大政策和财力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