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海、河海互通,山、海、河3种自然美景融于一地,构成了“东方明珠”海南省三亚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前不久,出席三亚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纷纷建言,三亚应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做足特色水上文章。
据了解,三亚市拥有258.65公里的漫长海岸线、40个大小岛屿和19个优良港湾,东西两河穿城而过衔接南海。
面对如此优越的生态资源,民革三亚市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三亚市水上旅游业的建议》认为,应依托自然环境优势,抓紧开发河上游、海上游等水上旅游产品,成立水上旅游协会和水上旅游调度中心,并由旅游、交通等部门联合组建三亚市海上旅游政务中心,以此审批、升级水上游产品。
民进三亚市委员会则更关注开发中的保护问题。他们在《关于三亚开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保护水系的建议》中指出,三亚日渐减少的水系不仅带来城市自然景观破坏,也导致三亚河出口河流流速减慢,进而使得河床泥沙堆积。委员们呼吁设置保护水系的专项资金,采用蓄水和排放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水系和湿地面积,通过打造河道水系两岸景观,发展水上经济,以保护水系资源。
与庞大的水系相比,偏居一隅的三亚港的生态环境更令三亚市政协委员陈璐忧心。他提交的《关于三亚港综合整治的建议》指出,三亚河的水质无机氮超标严重,邮轮、游艇和渔船在三亚港“同台竞技”存在安全隐患。据此,陈璐建议海洋、海事等部门加强海上执法,查处违规的渔排和渔船;除了既有的清淤和疏通外,还应成立水源清洁队伍,控制生活污水排放,并通过“三港分离”,实现三亚港渔船整体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