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穗环宣)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6月18日发布2009年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后,引起部分广州市民的积极关注。为使市民全面、准确了解广州相关环境状况,记者专门采访了广州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杨柳。杨柳表示,亚运会前,广州饮用水源水质保证实现100%达标。
亚运会前水源水质100%达标
“亚运会召开前,广州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将是板上钉钉的。”杨柳介绍说,广州一直高度重视西部水源治水工作,西江引水工程于2008年动工建设,按计划在亚运会前完成建设。届时,日引水能力240万立方米的西江水将输送到江村、石门、西村水厂,替换目前的水源,困扰广州多年的“西部饮用水源水质未能100%达标”问题将成为历史。
杨柳说,广州处于珠江最下游,水环境整治难度极大,在省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广州市以广佛同城化、广佛肇一体化为契机,联动上游兄弟城市共同开展珠江综合整治工作。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2009年已达82.23%,分别比2008年和2004年上升1.27和55.83个百分点。从短期方面,以西江引水工程为改善饮用水源的根本对策,目前这一目标已越来越近。从长远方面,将西航道纳入广州的战略备用水源加强保护,通过自身整治和流域合作,确保全市饮用水源安全。
治水工程完成96.26%
“客观地说,广州的治水力度不但历史罕见,也是全国罕见。”杨柳介绍,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生活污水处理厂17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233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1%,新建龙归、竹料、九佛、萝岗、黄陂、番禺大岗等7家污水处理厂。
杨柳表示,按照广州治水工程计划,今年广州市将新建38座污水处理厂、75座污水泵站、1140公里市政污水管网,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到年底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将达450万吨/日以上,将遥居全省第一。猎德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56万吨/日)、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30万吨/日)、江高—石井污水处理系统(15万吨/日)等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1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现已陆续完工。同时建设覆盖白云、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区和从化、增城市32个镇(街)所属245个村、65.93万人口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据水务部门介绍,全市治水工程总体进度为96.26%。根据广州市治水工程计划,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并通水运行,水质实现明显变化即将成为现实。
去年酸雨污染度为5年来最低
酸雨到底是减轻了还是严重了?杨柳指出,酸雨属区域性环境问题,广州通过推进工业脱硫,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反映雨水酸性的降水pH平均值已从2005年的4.34提升到2009年的4.74(pH值越小越酸,7为中性),频率则从81.4%大幅度下降到60.5%,下降20.9个百分点,2009年为近5年来降水酸度最弱、酸雨频率最小的一年,表明广州酸雨正在呈减弱、减少的趋势。
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全部完成
无论是酸雨问题的减轻或是水质的好转,都离不开污染物的减排。杨柳介绍,按照省下达给广州市的总量控制指标,到2010年,广州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3%和20%,要求远高于全国两项指标下降10%和全省两项指标下降15%的平均水平。
广州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已连续四年“双下降”。在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3亿元、增长11.5%的同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均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分别下降6.31%和9.41%,高于全省平均下降5.44%和5.76%的幅度。目前,广州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已全部完成。
据杨柳介绍,早在“十五”期间,广州市就提前开展脱硫工作,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仅占全省的11.5%。“十一五”期间,甚至将原来脱硫效率低于70%的脱硫设施拆除重建,使全市燃煤电厂和自备电厂的实际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使二氧化硫再减6.4万吨,占全省“十一五”总任务的33%,降幅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