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中日合作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站在水西沟镇闸滩村竣工,这是新疆第一座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站,这个项目的建成将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记者在竣工仪式上了解到,这个项目是2009年12月11日开工,由中日两国共同出资,投资135万元,日处理量可以达到300吨,项目能够让4200人受益,排放标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二级。
乌鲁木齐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张琦:“作为城市来讲很多地方都是可以修建大型的污水处理厂,但是在农村目前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次的这个项目在新疆也是第一家。”
这个污水处理站已经在水西沟镇闸滩村和水西沟村投入使用,受益的村民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污水处理站,他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水西沟镇闸滩村村民 梁立荣:“以前就是一家一户,随便就是房后面盘一个,垒一个厕所那样子。冬天好一点,夏天苍蝇多,味道也大。现在肯定好呀,直接是城市那样子的,整个是坐便器那样子的,房子里面卫生间统一接的下水,比较好的,啥味也没有。”
苏艳芳家里以前是自己挖的渗坑,虽然装上了水冲式马桶但一直不太理想。
水西沟镇水西沟村村民 苏艳芳:“以前不好的就是下水不通,有臭气、臭味。现在下水通过去肯定好呀。”
在新疆,受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住分散等条件的限制,除了个别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乡村外,生活污水仍然以渗排、直排为主,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居民的饮水安全。通过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自治区环保厅厅长 杜力洪·阿不都尔逊:“这次我们把这个工作搞完了以后,加大这个方面宣传力度,乡镇一级、村一级,全疆的一级,开展这个工作。”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开始,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在全国试行,第一批在江苏、重庆建成,2009年第二批选在了乌鲁木齐和云南大理。项目的推广对实现节能减排,推进小城镇污水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尽快在全疆推广,让全疆农村地区的农牧民都能早早受益。(记者钱梅、石毅、何海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