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水利专家:水资源短缺仍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水利专家:水资源短缺仍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发布日期:2011/7/8 9:46:10

  干旱!洪涝!两个矛盾的极端气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连上演。从农田龟裂、堰塘见底、人畜干渴转为暴雨肆虐、房屋损毁、洪涝成灾,旱涝并存的尴尬境地,再次凸显了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就是要下决心补齐水利这块短板,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如何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怎样提高我国水资源的配置能力?7月5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尚富。


  水资源南丰北缺的趋势更加凸显


  记者: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况呢?


  匡尚富: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


  第一,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6万亿立方米,其中约有2.8万亿立方米形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这就是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照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9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第二,受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极不均衡。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上呈现明显的雨热同期,基本上是夏秋多、冬春少,水资源量中大约有三分之二左右是洪水径流量,不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表现为降水量越少的地区,年内集中程度越高,年际变化越大容易形成春旱夏涝,以及连涝连旱。


  第三,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的超过300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少于50毫米。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面积占全国63.5%,而水资源仅占19%。


  记者: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将给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带来哪些影响?


  匡尚富: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水资源南丰北缺的趋势将更加凸显。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同时,极端气候的出现,也加大了南方传统丰水地区发生干旱缺水的风险。


  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是重大战略问题


  记者: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城镇供水人口将超过11亿,如何缓解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供水压力?


  匡尚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切实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一方面强化用水需求管理,遏制城镇用水不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加快城市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


  提高我国水资源的配置能力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必须通过相应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解决水资源总量不足和人均水资源量少的问题,同时建设相应的蓄水工程实现时间上的协调,建设适当的调水工程实现空间上的协调。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谈谈如何理解对水利的这种战略定位。


  匡尚富:众所周知,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态起源于水中,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基本组分,是维持生物新陈代谢的基础性物质,人如果只摄取其他养分,不饮水,只能存活七天。生产方面,水是农作物进行光合和水合作用的基本元素;水是工业最常用的冷却、动力、洗涤的介质,又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同时水是三产的重要元素,洗浴业、餐饮业等均以水作为生产活动的基本原料。在环境系统中,水既是自然环境系统中侵蚀—搬运—沉积、溶解—输移—结晶过程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社会系统营养物和污染物的传输介质,水维系着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和运行。此外,水还具有鲜明的利害两重性,多则造成洪涝,少则导致干旱,脏则造成污染,浑则造成淤积。


  一言概之,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样的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长期治水经验的提炼总结。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渭南市扎实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1分钟“揪出”
国内首个利用电厂温排水进行海水淡化的项目
上海:从地下到云端,解码2050年智慧城
云南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水利部专题部署2025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贵州扎实、系统推
上海市防汛办研究今年汛期排水除涝力量叠加
自贡:全省率先实施“留水”工程,为全国缺
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提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8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9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