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省政府副省长沈小平作《关于水利改革发展情况的报告》时表示,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今后我省将在水利投入上“动真招”,10年内水利投入年均比2010年高一倍。
现状
全省2000多万亩耕地“靠天吃饭”
沈小平表示,我省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水资源承受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
目前,我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307立方米、21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年可利用水量不足170亿立方米,一般年份总缺水量12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生产缺水7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缺水52亿立方米。
同时,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目前全省有2000多万亩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只能“靠天吃饭”。在6800万亩具备灌溉条件的农田中,有近3000万亩没有节水设施。
此外,用水方式粗放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不相适应。二次产业中钢铁、电力、化工等高耗水行业比重居高不下。
计划
今后10年投入年均将比去年高一倍
沈小平表示,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已联合印发了《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省政府将在政策制定、财力投入上“动真招”。
沈小平介绍说,今后我省将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抓紧制定流域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水资源取水许可,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项目、以水定规模。
沈小平同时还透露,我省将加大水利投入力度,今后10年各级政府对水利投入年均将比2010年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建立省级统筹机制,制定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财政补贴范围。(河北青年报记者彭丽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