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专家表示城市内涝的症结在于现行城市排水标准太低
专家表示城市内涝的症结在于现行城市排水标准太低
发布日期:2011/8/5 11:04:51

  又到雨季来临,北京进入主汛期,在近日的几场暴雨面前,北京“羸弱”的城市排水系统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以6月23日的特大暴雨为例,三环主干道丰益桥东侧铁路桥洞彻底淹没,城西地区交通瘫痪,地铁也变成了“水帘洞”;7月26日的大暴雨,则使得西二环复兴门桥区、阜成门桥区、西直门桥区,西三环紫竹桥区、莲花桥区、六里桥区,北二环钟楼北桥区,北三环北太平庄桥区,西四环五路等桥区积水严重,车辆行人通行困难。


  面对网上流传的“当北京来看海”戏谑,大家不禁疑惑,北京的排水系统到底怎么了?


  北京“内涝”因标准低


  针对近年来北京频遭内涝,一遇暴雨便处处积水的窘况,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王岚直接指出:城市内涝的症结在于我国现行的城市排水标准太低。


  王岚告诉记者,以7月26日的特大暴雨为例,降雨量在100mm/h以上,可以算作百年一遇。而根据现有的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我国城市雨水管道重现期一般采用0.5到3年一遇的标准。即便是天安门、故宫等地,其排水网管重现期最多也就是3到5年,根本无法应对当天的暴雨级别,北京多地积水的现象在所难免。


  据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排涝能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城市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0.33到5年。具体到北京,城区管网现状排水标准一般为:排水干线1年一遇左右(36mm/h);支户线仅(0.33~0.5)年一遇(10~15mm/h);城市环路(1~2)年一遇(36mm/h);88座雨水泵站重现期小于2年(含2年)的有65座,占73.8%。这一现状不仅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更难以应对近年频繁造访京城的暴雨标准(70mm/h),而且单就1~2年的重现期来说,就意味着:大部分北京人1到2年内就会遇到一次降雨积水。


  王岚指出,不仅是一些城市的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滞后,就我国的室外排水国家标准自身而言,也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以重现期标准为例:欧盟规定的设计重现期为1到10年;日本规定是5到10年;美国的规定设为(一般地区)2到15年,(特殊地区)10到100年。而且这些标准在美国是最低标准,而我国的3到5年则是最高标准,相比之下,我国的重现期标准滞后了数十年。


  其实,不仅在标准的制定方面,在标准的保证实施上,国内、国际也有不小差距。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了政府的防洪负担和压力,也培养了公民防洪意识;日本有《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而我国在防城市内涝方面,则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国内在城市排水规划设计方面的相应规范也只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两项。


  现有格局积重难返


  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尤其是在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交通密度“三高”的大城市,建筑物鳞次栉比,地下管网纵横交错,想要重新打造地下排水网络,难度堪比重建新城。


  根据北京市水务局2011年公布的数据:按照现有的国家标准,下水管道建设每公里的成本是几十万元,如果向欧美看齐,把标准提升10倍,那建设成本也要提升10倍。记者算了一笔账:2009年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北京市城八区共有地下排水管网5227公里,以此计算,北京光主城区排水系统建设就要花费数百亿元,这样的投入显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现有管道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城市建设的限制。王岚告诉记者,现在北京地下一共有7种管道,剩余空间十分有限,改建的难度很大。就当前而言,北京城内仍然有百余公里明清时期的管道在发挥作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一些排水网管就更多了。这些管道很难满足现有的国家标准,就更不用说与世界接轨了。


  新的排水系统难以实现,而老的管网系统排水能力又极为有限。再加之,极端天气造成的排水泵站超负荷运转,断电情况时有发生,必然导致城区积水严重。不仅如此,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海燕2009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很多的排水管道患有“肠梗阻”,近8成的雨水排水管道内有沉积物,约一半的雨水排水管道内沉积物的厚度占管道直径的10%至50%,个别管道内沉积物厚度甚至占到管道直径的65%以上,直接影响了城市排水系统功能的发挥。


  此外,由于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在路面铺设工程中的应用也增加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目前,北京只有不足20%的路面铺设了可以渗水的地砖,如果遇到暴雨,短时间内大量雨水无法渗漏,就会造成“城市型水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渭南市扎实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1分钟“揪出”
国内首个利用电厂温排水进行海水淡化的项目
上海:从地下到云端,解码2050年智慧城
云南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水利部专题部署2025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贵州扎实、系统推
上海市防汛办研究今年汛期排水除涝力量叠加
自贡:全省率先实施“留水”工程,为全国缺
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提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8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9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