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环保厅6月18日发布2009年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后,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广州市多酸雨、水质差成为了一时热议的焦点 。广州市的环境整体情况究竟如何?是否真正存在酸雨多、水质差等环境问题?为对广州市的环境情况有一个更加详尽与全面的了解,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广州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杨柳副局长。杨柳透露,广东省对广州市的环保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度重视,充分肯定;最近省环境保护厅李清厅长率队到广州检查指导工作时,对广州市的环境污染控制工作颇为赞扬。并给予了“领导重视、部署周密、推进积极、效果明显,污染排放连续4年下降,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得很不错”的高度评价。
广州污染物总量已连续四年实现“双下降”
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降幅
杨柳介绍,按照广东省下达给广州市的总量控制指标,到2010年,广州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须分别控制在8.5万吨和11万吨以内,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要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削减6.4万吨和2.7万吨,分别削减43%和20%。这个要求,远高于全国两项指标下降10%和全省两项指标下降15%的平均水平。
事实上,通过采取深入推进工程减排、结构调整减排和监督管理减排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广州市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已连续四年“双下降”。在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3亿元、增长11.5%的同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均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分别下降6.31%和9.41%,高于全省平均下降5.44%和5.76%的幅度。
广州市“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43%
超过全省15%的平均水平
承担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减排任务
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杨柳介绍,广州市的工作起步早、任务重、贡献大。早在“十五”期间,广州市就下大力气提前开展脱硫工作。“当时有39家重点工业企业安装脱硫设施,脱硫能力达到4.9万吨/年,二氧化硫减排4.6万吨,降幅达到23.7%,”杨柳说。据悉,2005年,广州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仅占全省的11.5%。“十一五”期间,广州认真完成省赋予的重任,污染控制标准不断提高,甚至将原来脱硫效率低于70%的脱硫设施拆除重建,使全市燃煤电厂和自备电厂的实际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再减6.4万吨,占全省十一五总任务的33%,降幅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广州市的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已全部完成,为广东省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综合整治空气污染,广州坚持“立足自身,带动周边”的思路,在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同时,于全省率先启动工业降氮脱硝工作,包括所有燃煤电厂在内的28家重点企业,9月底前完成脱硝整改,届时将减排氮氧化物5.9万吨/年,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广州还对11个重点行业4413家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排放控制整改,对1139家燃煤小锅炉实行淘汰,对534座加油站、13座储油库、437辆运油车进行油气回收,这些工作都将在9月底前完成。
2009年广州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为近5年来最低
酸雨频率4年间下降超二成
杨柳指出,酸雨属区域性环境问题。广州通过大力推进工业脱硫,坚决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反映雨水酸性的降水pH平均值已从2005年的4.34提升到2009年的4.74,同期酸雨频率则从81.4%大幅度下降到60.5%,下降20.9个百分点。他说:“2009年为近5年来降水酸度最弱、酸雨频率最小的一年。”这表明广州酸雨正在呈减弱、减少的趋势。
此外,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五年间,广州地区降水中硫酸根离子(SO42-)的平均含量从16.13下降到6.08毫克/升,下降了62.3%。“这从侧面也印证了广州二氧化硫减排取得的成效。”杨柳说。
广州的治水力度全国罕见、历史罕见、规模宏大
全市治水工程总体进度为96.26%,
水质实现明显变化即将成为现实
“客观地说,广州的治水力度不但历史罕见,也是全国罕见”。杨柳介绍,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生活污水处理厂17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233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1%,新建龙归、竹料、九佛,萝岗黄陂,番禺大岗、化龙、中部等7家污水处理厂。
杨柳表示,按照广州市治水工程计划,今年广州市将新建38座污水处理厂、75座污水泵站、1140公里市政污水管网,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25万吨/日。到今年年底,广州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450万吨/日以上,届时将遥居全省第一。猎德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56万吨/日)、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30万吨/日)、江高-石井污水处理系统(15万吨/日)等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1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现已陆续完工。同时还将建设覆盖白云、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区和从化、增城市32个镇(街)所属245个村、65.93万人口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据水务部门介绍,全市治水工程总体形象进度为96.26%。根据广州市治水工程计划,结合配套管网的大面积铺设,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并通水运行。杨柳透露:“届时,这些污水处理厂将产生巨大的减排潜力,水质实现明显变化即将成为现实。”
亚运会前完成西江引水工程
实现水源水质100%达标
“亚运会召开前,广州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将是板上钉钉的”,杨柳介绍说,广州一直高度重视西部水源治水工作,作为治本之策的西江引水工程于2008年动工建设,按计划在亚运会前完成建设。“届时,日引水能力240万立方米的西江水将输送到江村、石门、西村水厂,替换目前的水源,实现西部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他说,困扰广州多年的“西部饮用水源水质未能100%达标”问题将成为历史。
杨柳补充说,广州处于珠江最下游,水环境整治难度极大,在广东省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广州市以广佛同城化、广佛肇一体化为契机,联动上游兄弟城市共同开展珠江综合整治工作。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2009年已达82.23%,分别比2008年和2004年上升1.27和55.83个百分点。从短期方面,将以西江引水工程为改善饮用水源的根本对策,目前这一目标已越来越近。从长远方面,还将西航道纳入广州的战略备用水源加强保护,通过自身整治和流域合作,确保全市饮用水源安全。
据杨柳介绍,6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张桂芳主任率队视察亚运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时,还用了“两个非常”来评价广州市的污染控制工作:“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控制污染的措施非常得力,空气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效非常显著,视察组感到很振奋。”(刘玮宁、穗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