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南路上整齐美观的店招、栽满绿树的生活小巷、各具风情的特色街道……昨日,多家中央、省级媒体聚焦成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据成都市治理办负责人、城管局局长郭晓鸣介绍,成都已形成科学完备的全市垃圾处置设施规划布局,已建成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达1亿度的环保发电厂,另有2座在建的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年发电量1.5亿度的环保发电厂。
雨污处理
成都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0.8%
据成都市治理办负责人、城管局局长郭晓鸣介绍,成都将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作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主动走在全省前列。
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年来,成都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加快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目前全市城区用水量为4.6万吨,污水排放量为3.9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0.8%。
垃圾处置
环保发电厂1座已建成2座在建
此外,成都已形成科学完备的全市垃圾处置设施规划布局,加快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危废、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医废处置设施已建成投运,长安垃圾场二期扩容和三期规划有序推进。今后,4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将负责处理成都主城区生活垃圾,已建成的1座环保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达1亿度,另有2座在建的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年发电量1.5亿度的环保发电厂。
通过集中整治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和广告招牌污损等问题,成都近年来新设置了垃圾箱、果屑箱6.7万余个;中心城区按照“社区收集、区域压缩中转”的模式,先后规划建设压缩中转站10座,配备垃圾转运车450余辆,实现日均清运垃圾4000余吨,在全面完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高运行管理效果,并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居住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大气环境
规范“三大工地”施工整治扬尘
针对大气环境,成都大力开展扬尘污染整治,规范“三大工地”施工,组织对全市开挖工地实行责任人24小时监管;强化运渣车规范管理,实行全密闭运输并安装GPS;启动实施了外环路以内禁煤和高污染车限行工作。201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现达到315天以上的目标。
水环境
去年整治河道沟渠1162余公里
针对水环境,成都开展中心城区16条河道排污治理,清除沿河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整治破损河堤、建立市管河道专人巡查监管的机制。去年全年共整治河道沟渠1162余公里、清淤25.9万立方米,整治排污口175处,建设污水管道83.9公里,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和自洁能力。
市容环境
实施三大主干道综合整治工程
在市容环境方面,成都加强城区清扫保洁,开展城郊结合部、铁路沿线环境专项整治,解决“脏、乱、差”顽疾,中小街道规范保洁覆盖率达98%以上。大力整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规范商招店牌,清除“牛皮癣”,加强对出摊占道、乱牵乱挂、乱停放等现象的治理。
为让主要街道更加美丽整洁,成都投资约9亿元,实施了滨江路、蜀都大道、人民北(中)路三大主干道综合整治工程,改造路面11公里,整治110栋建筑外立面,完成208栋建筑夜景照明工程,整治沿线店招店面。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共完成投资25.6亿元。按照“四态兼顾、错位定位、精品打造”的思路建设特色街区,琴台路、文殊坊、宽窄巷子、锦里特色示范街区彰显了成都文化特色。人民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公园、永陵公园、南郊公园等五大公园加快实施了开敞式改造;新建16个市政公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4300多亩;新建总占地1226亩的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