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垃圾四处乱漂、河道又脏又臭的黉门堰经过综合治理,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记者从成华区统筹局获悉,流经5个街道的黉门堰成华段整治工程全面完成,6.7公里河道及沿线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月底该区还将完成砖头堰、凤凰河二沟等5条河道108个下河口排污治理工作。
分段治理 从源头上解决河道污染
黉门堰是东风渠的一条支流,河道在成华区境内长约6.7公里,流经青龙、府青、桃蹊、建设、跳蹬5个街道辖区。因沿线建筑物密集,居住人口众多,工矿企业沿河分布,加之河道沿线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滞后,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沿线居民反映强烈。
河道整治前
“根据群众反映的黉门堰污染问题,我们将黉门堰纳入全区小流域综合污染治理计划,针对各段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分段综合治理。”据成华区统筹局局长陈国素介绍,治理开展以来,已累积拆除该河道沿线直排厕所8座、违章搭建棚户1400余平方米,治理涉水排污工业企业25户,清除清运河道污泥及沿线垃圾10000余立方米。

河道整治后
陈国素告诉记者,由于黉门堰没有环境来水,过去枯水季节河道基本为污水,通过实施末端治理等应急性治理工程,现已将昭觉寺至青龙场约600米及建设北路以下近1000米河道进行了“三面光”整治,修建多个河道截污低堰,分段将河道污水就近截入市政管网,使河道枯水期基本为“干沟”,不再成排污沟,解决了青龙场场镇段及建设北路以下河道因污水停留时间长而发臭的问题;硬化了文德路河道河底约400米,铺设PVC临时管道将收集的下河口污水截入新风路市政管网,解决了文德路河道污水横流、水环境差的问题。
挂牌公示 随时监控108个排污口
据了解,为加大对重点河段和重点区域的治理力度,成华区今年先后启动了砖头堰、沙河排洪河、东风渠、南支三渠、凤凰河二沟5条河道108个下河排污口治理工作,采用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并对5条河道的108个下河排污口治理进行“挂牌公示”。
“在每一个排污口都设立了公示牌,注明河道名称、排水口编号、监督举报电话等,发动市民随时监督排污情况”,陈国素介绍说,在加强排污长效监管的同时,该区还以排水系统调查为基础,以市政排水管网纠错为手段,推进下河排污口治理,确保污水不下河,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最终实现“水清、无味”。目前,黉门堰沿河两岸生活垃圾和各类固体垃圾沿河漂浮现象基本消除,水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挂牌公示的108个下河排污口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