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尾溪公园效果图(南海网记者 李晓梅 翻拍)
南海网6月24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李晓梅)鸭尾溪整治争议不断,为解开网友关于“岂能一填了之?”的疑惑,6月24日,南海网记者在整治方案制定单位——海口市水务局得到的答案是,鸭尾溪“盲肠水段”最初的整治方案有“填”与“不填”两种方案,但综合考量治理成本、难度和可操作性后,最终的决定是“填”。
据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程守学介绍,鸭尾溪白沙河段的自然水流是从东往西流向,原来的水系是穿过人民大道所在处通过海南大学的东坡湖流向海甸五西路的明渠,再流入大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民大道把这个水系割裂了,造成白沙河段(即“海德堡幼儿园至“和平大道”水段)697米的河道无水体交换能力,处于死水状态,犹如人体的一段盲肠,被称为“盲肠水段”。程守学说,为了治理鸭尾溪水体污染,海口水务部门规划了多个治理方案,第一个方案即是“不填”,保持原有的水体水面,保留水环境,保证排涝功能,第二个方案就是“填”,填平后建设公共绿地和公交车停车场。
“鸭尾溪污染由来已久,其污染主要是由于违规排污及污水截流不彻底造成的。”程守学说,近年来,海口市对鸭尾溪大大小小的整治工作不断,比如清淤、清理垃圾等,但是收效甚微。最后经过多个方案比较、测算和技术论证,水务部门鸭尾溪白沙河段启动水体整治项目,在现有河段建一条方形暗涵,穿过海达路与和平大道,雨水将通过暗涵排出,而河道的两侧建立排污管道,引入白沙门污水处理厂。
“如果保留水面,将为周边提供一个水环境,但要维持水面除了定期换水别无他法,花费成本高。”程守学说,再加上周边的污水不断涌入,因此难以保证水体清洁,因此最终由海口市政府部门批复为“填”并覆盖绿化,建设街心小公园。和平大道以东的鸭尾溪段两侧也将建设截流口方便排污,并保持水体水面。
那按照规划正如水务部门介绍的要建设成为街心公园吗?南海网记者从海口市园林局规划管理处提供的方案上看到,白沙河段将以海达路为界,“海德堡幼儿园”至海达路以西将建街心公园,海达路以东要建成公交车停车场。
鸭尾溪白沙河段(即“海德堡幼儿园至“和平大道”水段)697米(红色标记处)将填埋建设街心公园和公交车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