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底广州打响综合治水攻坚战,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也立下军令状,到2010年6月底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现在到了收网验货的时候。这几天治水也成了广州的热门词汇,今天(1日)下午两点,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治水“成绩单”。截至6月30日最新统计,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项目581项,已完成569项,占97.94%;正在收尾11项,占1.89%;还有1项水浸街治理工程经市政府批准缓期实施。全市工程总体进度为99.76%。从数字来看,这样的“成绩”很不错,但是看成效不能迷信数字。
谈到广州的“水渊源”,许多街坊都能滔滔不绝。例如广州六脉皆通海,伴珠江而生,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以水为荣的城市。谈到水又让广州频生忧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一系列破坏。母亲河珠江不再清澈,“一江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留在了“老广”的记忆中。
“水,搞掂!”是世博会广州馆的宣传语。这个口号用粤语一喊很带劲,意在讲述“水”的故事,用水环境治理的案例,向世界展示一个城市为人居环境所作出的努力。“广州每时每刻都在治水”这是我们深有体会的事实,这几年治水也成了广州的头等大事之一。打响治水全民攻坚战,每天,数以万计的治水人奔忙在广州城,为的是能让市民在河边悠闲散步,在鸟语花香中感受岭南水乡的美景。
水到底搞掂了没有?现在明显形成了两个的舆论场。第一是官方途径,南都有两篇报道谈治水成效,分别是说番禺的亚运城湖泊有人戏水捕鱼,还有花都一年完成了八年治水任务,褒贬之意不言自明;第二就是民间舆论,在大洋网做的网络调查中显示,截止至7月1日凌晨4:30分,在参与调查的705名网友中,80%打了60分以下,仅20%认为广州河涌整治合格。
周围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治水的成绩的确取得了一些,要说“明显好转”还为时尚早,表功更没有必要。今年3月份,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曾表示治水期限过后,各区的“书记区长要在辖区内选一条河涌游泳,还不能选最好的那条。”这个肯定是令领导们头疼的问题。番禺、花都这样的地方还可以,毕竟受污染程度低,要说中心城区河涌水质“明显好转”市民都不会承认。我经常路过海珠区江南西的一条小河,有的河段发黄,有的河段发黑,迄今为止没发现河水清澈的时候。有一次我看到有施工的人在清理河道,沉积下来的污泥估计有一米多厚。要说这样的河涌治理,成绩也就是保证不发臭,不能算合格吧?一天一个亿的成本啊!
治水之难就在于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广州要想恢复以前漫步珠江边,戏水、抓鱼,耳边响起“水浸街”童谣的场景,当然必须长远规划系统考虑。治水自然见效越快越好,但是我们更期望天蓝水绿成为将来生活环境的常态。所以,不管今天发布会的成绩是否存在争议,继续保证治水工作不松懈才是通向“水城”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