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郑州市水务局、环保局在郑州市第三十次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上,分别汇报了城区生态水系治理进展情况和城区水环境管理情况。十七里河、十八里河、七里河、熊儿河、东风渠等水质得到初步改善,基本实现了“水通、水清”的目标。但是索须河、魏河截污工程还没有完成,水质较差,贾鲁河、潮河等还没有实施截污工程,水质可想而知。贾鲁河的水质更是从一季度以来没有一天达标。
【现状】130个排污口在排污
据介绍,郑州市水务局对生态水系已治理河道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所有排污口都进行了GPS定位,发现部分河道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源为:河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便倾倒,部分小作坊、小加工厂及工厂企业污水排放。
截至4月17日,生态水系已治理的河道上共查明排污口252个,已经截污或不排污的122个,正在排污的130个。其中贾鲁河上最多,有38个,十八里河有27个,索须河、潮河各有16个,魏河15个,十七里河10个,七里河8个。
【问题】三大问题困扰生态水系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据市环保局介绍,目前未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直接排入贾鲁河的污水有20万吨至25万吨。主要包括:王新庄、马头岗污水处理厂溢流直排的污水,每天有数万吨;市区东南区域的管城、新郑、经开区的污水经七里河、潮河排入贾鲁河,其他还有索须河、魏河等污水均为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排。这直接导致郑州入开封的贾鲁河省控断面超标严重。一季度水质没有一天是达标的。
郑州市个别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开始出现不足。例如二七区马寨镇每天约两万吨工业和生活污水经地下管网流入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但该厂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处理不及的污水在中原路泵站溢流进西流湖,致使一食品加工项目因水环境问题无法落地。
生态水系工程远未建成
目前,除“两河一渠”、十七里河、十八里河市区段外,列入生态水系建设规划的索须河(尤其是位于中原区和高新区的须河)、魏河、贾鲁河中州大道以西上游段、位于管城区的站马屯明沟、位于荥阳的索河以及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新郑段等,均未按照规划目标实施建设。
主要问题是没有清水引入,索须河、魏河接纳的全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站马屯明沟已经成为污水沟和垃圾场。西流湖除周边近6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因没地下管网无法截污外,连接尖岗水库和西流湖的贾鲁河二七段也没有治理,致使尖岗水库的清水无法引入西流湖,使西流湖成为无源之湖。
污水管网跟不上城建步伐
据水务、环保等部门确认,四环以内生态水系周边的污水口尚有40多处,这些污水口因管网问题无法封堵。地处高新区的贾鲁河部分河段周边因管网不通,致使已经截污的周边村庄的污水出现原地冒出的情况。魏河金水区段有14个污水口,封堵后,污水也因管网问题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后经雨水排口重新排入魏河。因管网问题,已经建成的日处理能力十万吨的陈三桥污水处理厂,每天收水仅有1.5万吨;新郑龙湖污水处理厂,收水能力也仅有75%。这说明郑州市的地下管网建设已经跟不上城市建设的速度,进而影响到了生态水系的建设。
【措施】加快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
环保部门建议,加快已列入规划的南三环、二七区马寨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尚未列入规划的双桥、马头岗二期、经开区九龙污水处理厂加快审批和建设。同时,对四环路以内建成区,要做到管网基本到位,改善市区污水收集能力,对四环以外的工业企业,严格监管,确保其达标排放。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指出:要创新模式,探索污水处理的新路径,对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建设生态湿地的办法,对污水无法收集的地点,可以先修建污水收集池,定期用汽车运输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同时,他还要求,要尽快研究出台有偿排放污水的政策,从严从重处罚违法排污,污水设施不运行等行为。
相/关/链/接
2011年将实施的生态水系建设工程
1.东风渠上游治理工程(龙湖项目引水工程),工程范围从花园口泵站到东风渠入魏河口,预计4月底开工建设。
2.潮河拦蓄水建筑物工程,在潮河已治理段(曹古寺水库—京珠高速路之间)建设4座橡胶坝和1座拦水堰,对上游回水区河道边坡进行局部生态防护。
3.潮河上游治理工程(生态水系输水口门—曹古寺水库),主要治理潮河上游河道2.66公里。目前市发改委正在审批。
4.贾鲁河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包括市区段、中牟段),该项目已纳入国家淮河流域重要支流治理规划,等待国家批复后实施。
5.生态水系调度运行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完成,即将报市发改委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