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时开园,正逢雨势最猛烈的时候。个别入口的地面上出现了短时积水。时至中午,宝钢大舞台附近也出现了少量积水。不过,由于排水及时,整体上园区内并没有发生大面积积水的情况。
9时许,雨水特别大,记者在世博园2号口入口发现,入园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大雨导致地面上水汪汪的一片,人们只能踮着脚涉水而过,很多人的裤管都湿透了,园区的广播也不断地播放着“天雨路滑,小心滑倒”的提示。不过,在10时左右随着雨势渐渐转弱,这里的短时积水慢慢退去。
中午时分,从浦西码头坐轮渡前往宝钢大舞台观看表演的游客,一走出绿地公园就发现几个工人师傅正在费力地用铁锹撬动地上的窨井盖。
“刚起了条缝,现在积水已经退掉很多了,10时多雨下得最大的时候,这里的水都没过了小腿肚,人都没法走。”来自绿地公园片区物业的工人师傅孙庆标和他的同事们正拿着工具进行应急处理。孙师傅说:“这块地正好是凹下去的低洼地,可它又是去宝钢大舞台的必经之路。虽然区域不大,但是会影响游客行走,所以一定要及早疏通。”
记者还看到,在比利时馆小卖部前以及高架步道的部分低洼地段都曾有过短时积水。所幸,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想出了多种办法,或是用铁锹舀水或是增加排水通渠,把可能出现的“汪洋”都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世博局设施和环保管理部副部长刘国良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昨天一大早就已安排工作人员检查各个泵站的运转情况。一接到情况报告,就立即派人去疏通个别有积水的地方,“上午虽然有强降雨,但园区内的排水情况总体还是良好的。”由于地势等原因,世博轴和非洲联合馆附近,是他们监控的重点区域。
记者了解到,世博园之所以可以从容应对强降雨是因为有秘密武器―――园区在浦西、浦东分别新建了蒙自、后滩、浦明和南码头4个排水系统及调蓄池,服务面积达6.46平方公里,使得园区最大排水能力达到每小时56毫米,超过陆家嘴及外滩地区。
此外,与传统的排水系统不同,园区内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雨水调蓄池,犹如一道道生态闸门,将收集到的“脏雨水”储存在园区地下的超大容量雨水调蓄池,再送入专门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净化后,才排入河道,平均截流污染物达50%,对局部改善黄浦江水质也有显著的效果。同时,雨水泵站内还设置旱流污水截流泵,不下雨时,将冲洗道路时流入雨水口的废水收集起来,集中送入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王呈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