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全国人口不到北京市的一半,但在纳斯达克挂牌的以色列企业数仅次于美国。”这是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AmosNadai)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多次提到的一句话。以色列人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业和农业技术。2012年适逢中国与以色列建交20周年,本报记者有幸对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进行了专访,探寻这个神奇的国度,并回顾两国建交20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记者:众所周知,以色列是第一个承认中国主权独立的中东国家。2012年是中以建交20周年。能否请您评论一下在过去20年间,两国在双边关系上所取得的成就?
安泰毅:20年是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中国和以色列而言。早在1000多年前,已有犹太人在河南省开封市聚居。二战期间,上海人民慷慨地接纳了大批躲避纳粹追杀的犹太难民。二战前,黑龙江地区的人民就曾向犹太人伸出援助之手,接纳了部分来自俄罗斯的犹太人在哈尔滨定居。而这些犹太人对哈尔滨在18世纪末的城市化进程中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在我看来,没有国家像以中两国这样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
如今,两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合作广泛,其中最突出的是两国在农业上的合作。众所周知,粮食问题是中国一直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以色列的灌溉、种子培育等农业技术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对中国的农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两国合作的另一重要领域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正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这给城市的水资源、通信设施等都带来了巨大压力。以色列在水资源利用、高科技通信等领域富有经验,可提供很多解决方案。未来,两国可以深化此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型的步伐。而以色列在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与地方政府在此方面也有良好合作。例如,江苏省多任省委书记,包括李源潮、梁保华及现任省委书记罗志军,都曾访问以色列。这表明,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大省的江苏,对以色列在高科技产业的优势高度重视,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正日益紧密。此外,我们与四川等省市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合作也正积极推进。
记者:正如您提到的,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如今,中国越来越关注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请您具体谈谈中以两国在灌溉和农业领域中的合作?
安泰毅:在灌溉技术上,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不仅世界闻名,更在中国应用广泛。目前,我们已向中国当地的农民推广了灌溉技术,他们因此将节约40%至50%的水资源。其次,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世界领先。以色列拥有世界一流的海水淡化处理系统,大量通过海水淡化技术提取纯净水。此外,我们与天津合作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厂。第三,以色列的水循环技术世界第一。在以色列,高达75%的污水经过净化,可用于农业和工业,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纯净水。
记者:两国如何利用建交20周年的契机推动双边文化交往?
大使:在文化上,中国人民和犹太人民有着悠久辉煌的文明。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民众和文化间的交往和交流,各种艺术团体如乐团、戏剧团等互访活动不断。2008年,以色列最优秀的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率领以色列爱乐乐团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为中国观众献上了精彩的演出。近日,一些以色列涂鸦艺术家来到北京并在798艺术区进行表演。2009年10月,“感知中国?以色列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以举行,大量以色列民众通过这项活动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在大力推进两国学生交流项目。近日,以色列教授达尼埃尔?谢赫特曼获得了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是近十年来第五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以色列科学家,也是第二位毕业于以色列技术工程学院(Technion)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以色列最优秀的科技大学,以色列技术工程学院与北京八一中学已开始合作,并录取了13名该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我们目前计划在工商管理、化学、物理等学科设立奖学金制度,以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来以深造。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以色列来开启他们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