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环境监测中心昨日公布:今年上半年,“三江”重庆段水质总体达到了2类,其中有个断面还达到了1类——这是重庆水环境几十年来最好成绩。
“三江”分别指长江、嘉陵江、乌江。监测指标主要是pH值、高锰酸盐等,今年上半年全部达标。副市长谭栖伟表示,为了治理库区水污染,我市累计修建了94个污水厂、48座垃圾场、搬迁调整了1397家企业。市政府和相关区县、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将每条河流包干到户,确定一名“河长”负责牵头治理,如不能完成,所在区县将实行区域限批,不能引进新项目。
市环保局长曹光辉表示,目前,已确定了17条次级河流所在的21个区县政府为“河长”。今年底,这些“河长”将接受水质目标改善和水环境项目建设进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昨上午,环保部在我市召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系会,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和5年前相比,库区水质有所改善,总体上由轻度污染变为良好。
他说,去年和2005年相比,库区1至3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了88.1%,增加了19.1个百分点。劣5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8%,降低了7.1个百分点。专家解释,水质等级分为5类,1类最好,2类和3类水质处理后可饮用、游泳、灌溉庄稼等,4类和劣5类水质已变成臭水,没什么用处。(刘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