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公众参与环保监督需要制度保障
公众参与环保监督需要制度保障
发布日期:2014/2/12 11:32:30

  不难想象,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公民普遍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就会寸步难行。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禁放烟花提问时说,过年放爆竹、烟花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过节的喜庆气氛还是很有意义。但是过量烟花爆竹的燃放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北京市做过测算,前些年节日期间的几天时间燃放烟花爆竹对全年空气中颗粒物的贡献率在1至2个微克每立方米,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重点区域,节日期间鼓励大家少放、不放,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还是很有意义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今年春节效果就很好,老百姓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2月11日国际在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参与,尤其是普通公民的环境意识有了很大进步,公众参与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环境灾害的行为因素,就必须唤起全民的警觉。


  的确,环境保护并非是一两个人的小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个人的大事。时下,许多人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影响,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即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空前严重的环境后果,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也使公众对环境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大众传媒也对环保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应该说,环保方面公众参与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建设曾经以不计环境成本而着称。尤其是社会经济处于转型并轨时期,符合市场经济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在诸多领域出现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情况,在此前提下,引进其他治理方式如公众参与就非常必要。


  事实上,并非公众不想参与环保监督,而是许多时候公众的呼声得不到注意,热情受到影响。要知道,环保事业光有政府一头子热,也不可能取得持久的效果。政府应该把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政府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环保事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反映社会公众的呼声,将普通公民对污染源的检举和揭发公之于众,以督促排污企业承担起应尽的法律责任。可以说,环境保护关乎每一个公民健康的福祉,必须依靠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社会公众是环保主力军,只有唤醒所有国人的环保意识,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难想象,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公民普遍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就会寸步难行。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有赖于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


  首先,必须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化,把环保方面的信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向公众公开,让大家明白哪些该保护,哪些做法有害无益,借用社会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环保问题投诉处理制度,广泛依靠社会公众排查环保问题和环保隐患,检举揭发破坏环境、贻害他人和后代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此,就会让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从而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如何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制定强制性用水定额
云南完成“十四五”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
流域治理带来黄石网湖生态蝶变
事关河道管理、水污染防治……这些条例办法
“河湖长+警长”工作机制守护黄河岸线生态
重庆将累计建成幸福河湖50条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开征求《关于
甘肃发布第12号总河长令
渭南市扎实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十亿分之一克水体污染物,1分钟“揪出”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5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