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一项董事会决议公告,合肥市将斥资12亿元收回马钢(合肥)公司地块。同时,马钢(合肥)将于今年10月1日前有序关停冶炼生产。对于屡曝超标排污的“大户”,合肥市这一“断腕”治污措施引发热议。
马钢日前发布公告表示,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日益重视,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同意马钢(合肥)与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签署《合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合同》,马钢(合肥)公司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3377.9亩土地及地上部分建(构)筑物将被收回,在今年10月1日前,公司将有序关停冶炼生产。
此前,除马钢(合肥)公司外,合肥市还先后对中盐红四方、海丰化工等污染较重企业实施了搬迁。去年底,安徽锦邦化工有限公司停产;今年1月底前,安徽丰乐农化老厂区也已停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马钢(合肥)关停冶炼生产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费用,经初步测算约12亿元。这就意味着,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将向马钢(合肥)支付不低于12亿元的补偿费。根据计划,全部资金将分四期支付:今年3月10日前支付3.6亿元,6月30日前支付3.6亿元,9月30日前支付2.4亿元,余款于今年底前支付完毕,具体数额以评估价格的备案审核结果为准。
去年12月,马钢(合肥)因存在超标排放、污染严重等环境违法问题,被安徽省环保厅、省监察厅挂牌督办,并要求合肥市政府责令马钢(合肥)公司停产整顿,查找超标原因,建设和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不到3个月,马钢(合肥)便进入实质停产搬迁阶段,对此,社会公众和网民反应积极,纷纷“点赞”。
专家说法
解决源头治污更要创新转型
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朝云表示,在淘汰落后产能、解决源头治污的同时,更要创新举措做好转型升级等后续工作。
他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环保压力激烈“交锋”的时期,何去何从,是摆在每一个地方政府和企业面前的抉择。“钢铁冶炼是典型的第一产业,机器一般比较老旧,耗能高、污染重。要治理环境,首先就得解决这些传统工业,使其升级转型。”王朝云说,“只要做好后续工作,走出一条符合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一时的经济损失无疑是值得的,也是可以挽回的,甚至会获得更好的效益。”